闫沛 报道
本报讯 当前天气炎热,湿度较大,微生物繁殖速度加快,食物容易腐败变质,进而诱发各类疾病。每年夏季都是食源疾病的多发期,6月21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温馨提醒广大市民,生活中要注意食品卫生安全,谨防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等食源疾病。
据了解,食源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它包括细菌性、动植物、毒素、化学性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其中以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和病毒性肠道传染病较为常见。其中,食用果蔬类食品和肉类食品最容易感染食源疾病。果蔬类食品中,毒植物菜豆烹饪不当可能导致中毒。肉类食品中,酱卤肉需引起注意,因为生熟不分、存储不当容易出现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毒素、沙门氏菌等致病微生物污染,或者超量、违规使用亚硝酸盐,均会引起食源疾病。
预防食源疾病,市民该注意哪些问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购买食品时要仔细查看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商品信息。尽量选择新鲜的食物,不要购买“三无”食品及过期食品;不采购未经检验的肉类或死因不明的禽类和水产品;不购买路边“无证”摊贩售卖的熟肉、凉拌菜、凉皮等食品;不购买“无证”摊贩自制的刨冰、冰水、果汁等冷饮。
另外,肉、蛋及蛋制品、水产品等要烧熟煮透,加工好的熟食应当在2个小时内食用,超过2个小时食用的,要充分加热;不吃或少吃炝虾、毛蚶、醉虾、醉蟹等生食水产品;加工凉拌菜的蔬果一定要洗净消毒,现做现吃。
在饭店就餐时如果发现食品卫生问题,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并保护好存在食品卫生问题的饭菜原样,立即与饭店负责人交涉。消费者注意保存消费单据、发票等有关证据,并向有关部门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