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8日,是我的恩师王牧天先生离开我们一周年的日子,我为先生敬绘肖像一帧,以寄托深深的怀念。
我于1968年5月到滕县一中就读,班主任是王继美老师,副班主任是袁少松老师,在语文科目中,黄用本老师教古代文学,王牧天老师教现代文学。我至今还记得,王老师声情并茂地为我们诵读和讲解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的情景。
我热爱美术,王老师看到了我画的人物素描肖像,很高兴地说:“老虎(我的乳名),你有绘画方面的天赋,应该往这方面努力。”他带我到当时住在一中天桥南洋楼内的美术名师项良园先生处,将我的画拿给他指导,从此,我与项老师也建立起了密切的师生关系。
当时,一中校门后面有一座高约七、八米的绘有毛主席像的忠字台,因画像褪色剥落需要重新绘制,王牧天老师就找到负责学校宣传工作的王兆祥老师,推荐我来绘制。我跟随陈孝凯老师、项良园老师画过许多主席像,所以顺利地完成了这项绘制任务。站在三层脚手架上绘制毛主席肖像的数天中,每当我回头,总能看到王牧天老师、王兆祥老师不放心地站在后面,不断地提醒我注意安全,并提出宝贵的指导意见。
1969年春天,王老师带领我们班到山亭沈庄参加为期20天的抗旱和帮修备战公路的劳动。我们住在老乡家的石板房里,打地铺,吃窝头和咸菜,从很远的河里挑水。王老师白天和我们一块干活,晚上给我们讲典故,在油灯下看书、写文章,闲暇时还带我们爬山,叮嘱我们“多观察、多写生”。
1980年5月,我从东戈电影队调任新星电影院任美工。影院路北就是教育局宿舍,当时王老师已调教育局教研室工作,就住在那里,距离很近,我们师生往来就更多了。每有新电影放映,我都会请老师和师母来看,我画的电影海报、创作的电影宣传画和幻灯片,老师也都认真审看、点评。过春节,我会准时去拜年,老师总是高兴地对师母说:“你瞧,老虎又来给咱们拜年啦!”
2000年,我当选滕州市首届美术家协会主席,在王学仲艺术馆举办“滕州市美术家协会首届会员作品展暨滕州籍美术家作品邀请展”。为了给我们的美术展锦上添花,王牧天老师亲自坐火车到84岁高龄的周楚青先生家中,取了《墨竹》《幽兰》《紫藤》等几件国画作品来滕参展。周楚青先生是王牧天老师就读滕县乡村师范时的语文老师,毕业于国立艺专美术系国画专业,后来执教并退休于徐州师范学校(徐州师范大学)。由此可见王老师对我们这些弟子的全力提携,以及他对自己恩师的倾情推崇,师范高德,感人至深。
王老师小学时期的国画老师,是从京华美院毕业回乡的陈礼堂先生,而陈礼堂先生和王学仲先生当年同赴北平报考京华美院,同被录取,是同道挚友。因而,王牧天老师又与王学仲先生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2004年5月,在王学仲先生的支持下,我在徐州铜山创办的王学仲艺术展览馆和黾学书院,举办了开馆典礼并召开首届黾学国际研讨会。王学仲先生专嘱邀请王牧天老师莅会。王老师应邀赴会,并被聘为黾学书院学术委员、理事,他提交的《浓浓乡土情 淳淳民间风——读长篇小说〈吼哈〉》入编研讨会文集。王老师后来曾在文章中谈到:“2004年黾学研讨会在徐州王学仲艺术展览馆举行,我的学生孙士华主其事,我应邀躬逢其盛,并被聘为研究会理事……”
2014年10月8日,是王学仲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日,《滕州日报》刊登了两篇纪念文章:王牧天老师的《立德·立功·立言——怀念王学仲先生》和我的《永远的怀思——纪念王学仲先生逝世一周年》。事后,王老师将报纸转寄给我,并在来信中说:“师生二人纪念王学仲先生的文章刊登在报纸的同一版面,这是一种情缘。”
2018年5月18日,滕州王学仲艺术馆建馆30周年纪念大会在市政务中心举办。王牧天老师在会上进行了回顾发言。散会时,我们师生会面,老师白色衬衫系于腰间,背直腰挺,精神矍铄,已是88岁的高龄。我给老师拍了几张特写照片,没想到那竟成了我与老师的最后一次见面。天人相隔,令人无限伤感。在恩师逝去一周年之际,谨用画笔和短文寄托我的长久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