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晗 报道
本报讯 今年11月20日是“全国心梗救治日”。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并呈现年轻化趋势。11月16日,记者采访了市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郝建,他提醒广大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应牢记两个“120”,一是有胸痛拨打“120”;二是心梗救治,争取“黄金120分钟”,把握住救治时间。
“心肌梗死是心脏血管因为血栓堵塞后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然后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脏破裂等。发生心肌梗死时,最重要的是快速打开梗阻的血管,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是冠脉介入术,它能有效地开通血管,减少并发症的出现。”郝建说。
其实,临床中并非所有的心梗发作都没有先兆,通常大部分患者在发作前都会有一些预警的症状。据郝建介绍,有的人长时间的心绞痛,同时伴有烦躁不安、出汗,应警惕可能是心梗;心梗患者,有的会出现听力下降,或者耳朵嗡嗡响;对于心梗的高危人群,如果出现脐周疼痛、肩膀疼痛、后背疼痛等,应警惕可能是心梗前兆。当出现这些症状时,立即平躺休息并以最快的速度拨打“120”。
在此,郝建提醒大家,心梗并非是已明确患有冠心病的患者的专利,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患者是心梗的高危人群。而吸烟、酗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则是心梗的危险因素。冬季更是心梗的发病高发季,高危人群需要格外注意,要克制不良习惯,加强体育锻炼,时刻警惕身体的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