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 市场规模12万亿元,48.3万家养老相关企业,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将达到30万亿元左右……银发经济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我国银发经济相关政策密集推出、企业加快布局,市场新需求正加速释放银发经济新动能,推动银发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其中,智慧养老与文娱领域成为重点赛道。
10月11日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如今,重阳节还是我国法定的老年节,我国近3亿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现实需求成为社会关切。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进一步为银发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具体指导。业内人士认为,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发展银发经济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客观要求,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为12.0万亿元,同比增长16.50%。预计到2035年,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将达到30万亿元左右,占同期GDP比重约为10%,我国银发经济处在加快发展阶段。
“养老产业市场规模的增长不仅显示出银发经济市场的巨大潜力,同时也体现出需求端对消费服务与产品的迫切。”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副院长、高级研究员李佳认为,银发经济的发展事关民生,也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
从供给端来看,与银发经济相关的企业持续增加。据企查查数据显示,近十年,我国银发经济相关企业注册量呈逐年递增态势,我国现存48.3万家养老相关企业,企业所在领域主要包括老年服务、老年用品、老年医养保健、老年旅游等。
“目前我国社会养老需求可划分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等五个需求层次,现阶段相关企业主要集中在餐饮、护理、保健等基础养老服务方面,同时有较多企业从基础服务领域扩展至智慧养老等新兴领域,让科技赋能银发经济发展。”李佳表示。
《2024年中老年兴趣教育课程营销指南》的数据显示,中老年兴趣教育市场规模迅速增长,其中77%的用户有持续学习的意愿。据了解,量子之歌旗下的千尺学堂创新结合了线上兴趣课程与线下银发游学,为银发群体提供了精神文化消费的新选择。量子之歌执行总裁施广强表示,伴随人口老龄化进程,银发人群多元化、高层次的需求一定会推动行业向更广更深领域拓展。
“虽然目前银发经济产品和服务供给的质量已经显著提高,但距离供需精准对接尚有一定空间。从产业长远发展来看,增加供给和提升产品服务质量将是产业发展的着力点。未来,银发经济产业将持续扭转单一‘养老’概念,向‘敬老’和‘备老’方向发展。”施广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