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545年,楚康王病死,其子楚郏敖(太子员)即位,他任命叔父公子围为令尹(宰相)。当时,楚郏敖约20岁,长脸小眼,身体瘦弱如温室里的豆芽,并不宽大的、绿红衮服穿在其身上,犹如套在衣架上空荡荡的,高大的切云冠罩在其头上,更显得头重脚轻,病恹恹的他全无精气神。而40出头的公子围,浓眉大眼,虎头虎脑,一脸络腮胡子,威风凛凛,气场强大。郑国使者子羽看到这一幕,对其随从说:“楚王和令尹很不相称,估计后者将会篡位,高大松柏之下不可能长出劲草(松柏之下,其草不殖)。”
前545年,公子围将要去虢地(今郑州北)参加盟会。他先到郑国娶宰相公孙段的女儿郑姬为妻。为此,他组建了一支庞大的迎亲队伍。他头戴青色獬豸冠,内穿黄色绫罗衫,身披猩红袍,乘着驷马华车,打着火红的大旗,走在队伍的前列。伍子胥的祖父伍举和另外一官员为相宾,分别乘车随其后。接着是两列50乘腰挂长剑、身背弓箭的卫兵,紧接着又有50乘车坐着仆人,装载着各种礼品。公子围所穿之衣和所用之物,均和侯爵所用的礼仪相同,而且用两个卫士持矛在前面为先导,好不风光。走到郑国都城郊外,人们还以为是楚王来了,慌忙报告郑简公,郑国君臣们十分惊骇,连夜出城匍匐于地,恭敬迎接。等相见一看,才发现是公子围。
公子围结完婚,参加了虢之会。三月初的一日,盟会正式开始。公子围身穿红色锦袍,头戴獬豸冠,足登豹皮鞋,在两位执戈卫士的引导下进入会场。
公子围逾制使用国君的礼仪,鲁、卫、晋等国的大夫们均议论纷纷。其中,鲁国大夫叔孙豹预言他将篡位,卫国大夫北宫文子也持此议。
虢之会约定各国停战,奉晋、楚两国为共同霸主,平分霸权,除齐、秦外,各国须向晋、楚同样纳贡,谁破坏协议,各国共讨之。
随后,参加会盟的公子围专门宴请了晋国执政赵武。席间,公子围赋了《大明》第一章,这是《诗经·大雅》中的一首诗,是歌颂周文王业绩的。赵武赋《小宛》的第二章,这也是出自《诗经》,意思是说要慎敬仪态,天命一去不返,以此委婉地讽劝公子围要谦虚谨慎。
宴会后,赵武问大夫叔向说:“公子围竟然以楚王自居了,您对此怎么看?”叔向说:“公子围虽然篡位大概可以成功,但最终不会善终。”赵武问其原因。叔向回答:“恃强凌弱的强大是不符合道义的,不义而强,离灭亡就不远了。篡位后的他必将称霸,诸侯们将会依附他,其势会更强大,他也将会骄横暴虐治国,百姓将会民不聊生,他又如何会善终呢?”
叔向等人的推测很正确,公子围果然篡夺了王位。前541年冬,他杀害侄儿楚郏敖及其所有的儿子,自立为楚灵王。公子围的弟弟公子比、公子黑肱、公子弃疾先后出逃。过了12年,前529年,公子比、公子黑肱、公子弃疾等人率兵杀回郢都,楚灵王儿子也都被杀,众叛亲离的楚灵王仓皇出逃。五月二十六日,楚灵王在部下申亥的领地上自缢而死。
有道是:英雄所见略同。郑国的子羽、鲁国的叔孙豹、卫国的北宫文子、晋国的叔向等人不是先知,但他们是有从政经验的职业官僚,均具有一定的政治洞察力。其中,叔向的洞察力尤其敏锐,其“不义而强,其毙必速”之论可谓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