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古籍图书广博丰富,浩如烟海,自八国联军入侵之后,我国的珍贵图书典籍大量流失。到了清末民初,不少官僚地主、遗老遗少为了过上奢侈的生活,开始倾售祖传藏书,外国书商则乘机收购,运往海外。
湖州有个著名藏书家叫陆心源,他有三个藏书楼,一个叫皕宋楼,就是说这个藏书楼储藏有二百部宋版旧刻精钞;一个叫“十万卷楼”,收藏明朝以后秘刻的名人手钞十万卷;还有一个叫“守先阁”,收藏寻常图书,号称收藏图书达到十五万卷。陆心源死后,他的后人准备把藏书卖给日本人岛田。张元济得知这个消息后,马上找到陆心源的后人陆树藩,极力劝陆树藩不要把这批藏书卖给外国人,表示商务印书馆愿意出钱买下。陆树藩索价十万元,十万元在1906年是商务印书馆全部资金的四分之一。按照当时出版业的资金周转率计算,十万元钱一年下来本利可变成十七万元。当时的商务印书馆,盈利是书馆生存的根本,花这么巨大的一笔款项去买下一大批不能马上产生利润的图书,企业肯定会受到很大的损失,书馆的有些股东明确表示反对。张元济力排众议,说服众股东,执意要买下。但是又碰到了难题,商务印书馆一时筹不出这么一笔巨款,张元济便请求陆树藩宽限一些日子,并且一再嘱咐陆树藩不要把书籍卖给日本人。等到张元济好不容易把钱款筹齐,陆树藩却已经秘密地把藏书卖给了日本财阀岩崎,运往东京的“静嘉堂文库”去了。满腔悲愤的张元济慨叹不已,既痛恨陆树藩的无信,又怨恨自己财力不足。但是,张元济下定决心,一定要想方设法把这批书籍拯救回来,让这批书籍留在祖国的怀抱。
1928年,为了拯救国故,张元济东渡日本,到日本各地图书馆查找中国流失的珍版秘籍。他专门到东京静嘉堂把皕宋楼的藏书全部拍了照片,又到东京天皇皇室图书馆阅览了流失在日本的古籍。天皇图书馆一般不向外人开放,更不允许普通的日本照相师进入。张元济开出了极高的价格,请皇宫内的御用照相师把所需的古籍拍照下来。张元济的日本之行,历时三个多月,花了十万元钱,带回来大量的照相底片。就是凭借这些珍贵的图书底片,才凑齐了《百衲本二十四史》和其他一批已经流失国外的珍贵典籍。
为了收集资料以备编辑人员查阅之用和阻止珍贵典籍落入外国掠夺者之手,张元济决定建立自己的图书馆。著名的涵芬楼是东方图书馆的前身,也是商务印书馆的资料室。东方图书馆是有四十万册藏书的大型图书馆,收藏有五万册善本,其中海内孤本和精品达到五百种五千多册,地方志有二千六百多种。让人扼腕和痛惜的是,这个图书馆在“一二八”淞沪会战中被日本军队炸毁。
张元济六十岁退休后,只担任董事长职务。虽然名义上已经退休,张元济却把晚年的全部精力花在古籍的抢救和整理工作上。他花了十多年校勘了《百衲本二十四史》和《四部丛刊》。《册府元龟》是皕宋楼的故物,张元济从1937年就开始整理,因“八一三”事变被迫停顿。到了晚年,张元济仍然致力于这一工作,直到临终前连话都不能说了,还对前来探望他的人吃力地吐出“册、册、册”几个字的声音,表示自己放心不下这部书籍的整理工作。他对中国古籍的珍爱,他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他的一腔爱国情怀,让当时在场看望他的人不由地流泪和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