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荆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10月12日 星期六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受骗缘何称“上当”
钱俊男

  “上当”指中了别人的奸计而受骗。它原指人们拿着物品到当铺去典当东西。那么,到当铺去典当东西怎么会与受骗联系在一起呢?原来,这里面有一则有趣的典故。 

  在中国古代,典当行也称当铺,是一个提供典当服务的机构,人们可以将贵重物品留在当铺以换取一定的贷款。“上当”即指去典当行当物品。据《清稗类钞》一书记载,清朝末年,直隶省广平府(今河北省清河县)有一个姓王的大户,世代经营当铺,由于经营有方,生意越做越大,成为当地赫赫有名的富裕人家。家资厚了,人却变懒了——王姓族人均已腰缠万贯,便不想再守店操心挨累了,于是大家便把资金存入当铺,入股做了当铺的股东,典当行的日常事务则交给一个叫寿苎的年轻人来打理。 

  寿苎这个人平时酷爱读书,喜欢校刻书籍,但对生意却并不在行,所以处理典当业务时表现得非常随便。王氏族人见此情景,都认为有机可乘,于是纷纷从自己家中拿一些无用的东西到当铺来典当,并且每每过高估价,逼着当铺伙计如数给付。伙计看当铺“CEO”寿苎都睁只眼闭只眼、带理不理的,他们也就做了顺水人情。如是数月,典当行的资本就被诈骗得所剩无几了,一家本来生意红火的典当行就被王氏族人给掏空,最终走向了破产、关门。 

  清河人看在眼里,笑成一片,编了一首顺口溜:“清河王,自上当,当得当铺空了档!”嘲笑王氏族人拿自己的东西到自家的当铺典当(自上当),自家诈骗自家,使得当铺关门停业。 

  后来,人们就把被欺骗或误导称做“上当”了。清代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第54回中写道:“我怎肯眼睁睁地看着你上当不说。”《孽海花》第7回写道:“空口白话,你们做官人翻脸不识人,我可不上当,你须写下凭据来。”《文明小史》第15回写道:“而且那里的浑账女人极多,化了钱不算,还要上当。”“上当”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依然被广泛使用,比如茅盾在《光明到来的时候》一文中写道:“我们不能随便轻信,随便盲动,随便上当。”《伟大转变和重新学习》一文中写道:“不怕上当,要靠马列主义吃饭,靠真理吃饭……不然的话,终究是要上当吃亏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综合
   第4版:城事
   第5版:天下
   第6版:周末
   第7版:荆泉
   第8版:公益广告
7
荆泉
康熙宠臣高士奇
不义而强,其毙自速
张元济“救”古籍
受骗缘何称“上当”
滕州日报荆泉7受骗缘何称“上当” 2024-10-12 2 2024年10月1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