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16日电(记者 谢希瑶 王雨萧 陈芳)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也是民生幸福的“晴雨表”。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消费市场“压舱石”作用更为明显,“主动力”释放更大动能。
记者近日在北京、上海、重庆等多地实地走访实体商超,体验线上消费场景,观察假日经济与夜间经济业态,追踪“中国游”与“中国购”等消费热点,感受消费市场脉搏和发展新趋势。
在苏宁易购北京安贞店,工作人员一边向顾客讲解产品功能,一边计算着优惠方案。“原本考虑买一款普通挂式空调,到店后决定升级为最新款无风感空调。原价4000多元的空调,叠加各种优惠到手只要1999元。”消费者王女士说。
今年以来,随着消费品以旧换新等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发力显效,国内消费需求不断释放,市场活力逐步增强。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4.55万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二季度增长5.4%,比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逐季提升。
服务消费提速、假日消费拉动作用增强、部分升级类消费增速加快、绿色消费渐成新风尚、“中国游”“中国购”持续升温、新的消费模式和业态层出不穷——在日前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总结了上半年我国消费市场特点。
近期以来,中国首座乐高乐园在上海金山开园迎客,吸引大批游客前来体验;新疆阿禾公路正式通车,吸引超10万名游客“打卡”;吉林长白山多个度假区开启夏季运营,大批游客前来拥抱“22℃的夏天”……
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升温,折射假日消费的拉动力。上半年,“春节”“五一”“端午”节日外出人数频创新高,相关的文体休闲、交通出行服务消费都保持两位数增长。
“跟着演出、赛事去旅行”掀起热潮,“苏超”火爆出圈、持续“霸屏”,带动周边餐饮住宿业迎来“泼天流量”;各地音乐节人气火热,7月底即将举行的成都“仙人掌音乐节”,在大麦平台“想看”人数已近7万。
当前,多地以科技创新赋能养老、托育、教育、医疗、文旅等多业态消费场景,不断挖掘消费潜能、释放消费动能。供给、需求两端发力,撬动投资消费,超大规模市场持续升级扩容。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3%,增速快于商品零售额。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上半年生活服务消费热度指数同比增长15.7%,其中休闲娱乐业、餐饮业、住宿业同比分别增长47.4%、12.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