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春季,我本该读初二第二学期了,但开学时,我不愿再踏进学校去读书了。那一年春节过后,我和村中几个小伙伴结盟立誓:大家都不要去读书。
我们这算是“歃血为盟”了。于是那半年,我与几个小伙伴白天过起了“闲云野鹤”式的生活,或于田野牧牛时,聚集玩扑克;或于青山拾柴时,闲说奇闻趣事;或下塘摸鱼时,打打水仗……黄昏和夜晚,当那些读书的孩子点亮煤油灯开始做作业时,我们几个小伙伴却呼朋引伴地在村南头的宽阔路口上做起游戏来:丢手绢、老鹰抓小鸡、跳绳……许多时候,从月上树梢直玩到月至中天,大人们喊我们回家睡觉了才散场。在这段没有作业本和课本相伴的儿时生活中,我过得自由而快乐。
可是好景不长。到秋季开学时,某一天父亲把在外游玩的我叫到身旁,郑重其事地对我说:“与你商量一件事。”我很不悦地问:“什么事?”“你到底读不读书?”父亲一本正经地问我。我嘟着嘴说:“不想读!”“真的不想读了?”父亲反问我。此时,我心里很留恋那“闲云野鹤”没有课本相伴的自由而快乐的日子,于是很干脆地回答:“真的不想读了!”父亲也很干脆地说:“那好,你可以不读,但你得给我写个保证书,保证以后不要怨我没送你读书,只送其他几姊妹读书。”我很为难地说:“我不写,我不会写。”父亲严厉地说:“你必须写,不写,你就得去读书!”父亲是个教师,深知读书能改变命运的道理,所以他又劝我:“以后其他几姊妹读书读出了好出路,而你却在家里摸锄头把,日子过得很辛苦,再后悔没读到书,就晚了!到时候你莫怪我!”尽管父亲对我说了“没读书”会给我人生带来严重的后果,但我“不想读书的思想”依然很顽固。我望了望他,轻描淡写地说:“我不会怪您的。”此时,只见父亲的神情严峻起来,他很庄严地把一张纸一支笔递给我说:“那好,口说无凭,立字为据,你就给我写个保证书吧,保证以后没读到书没出息了不怪我!”
此前,一直学习不用功的我根本不知道怎样写保证书;此时,我觉得写保证书比登天还难;此刻,我觉得父亲不是真的想让我写保证书,是要逼我去读书才这样做。见父亲这样逼我去上学,我很沮丧地说:“您硬要我写保证书,我还不如去读书。”就这样,我重返了校园,从初一读起。我突然发现教师是满肚子都是学问的人,我很想成为这样的人。于是,我一改以前不好好学习的陋习,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时,我的成绩就在初一年级成绩榜上名列前茅,这样的成绩一直保持到初中毕业,并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师范学校。
如果没有父亲逼我去上学这一事,我就不能考入师范,不能成为一个光荣的人民教师;如果没有父亲逼我去上学这一事,我会像其他伙伴一样,长大后过着漂泊不定的打工生活,不会有今天安逸舒适的幸福生活;如果没有父亲逼我去上学这一事,我就不会与书结缘,更不会走上让我活得充实而快乐的写作道路,并一步步向作家队伍靠近。我能活出今天的风采得感谢我的父亲,得感谢他当初逼我去上学。
在儿女们成长的道路上,当他们迷失方向和懒惰时,父母的教导之言是明灯,督促是“教鞭”,有了这两个家教法宝,他们定会沿着正确的轨道成长,从而成为有出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