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消息 第7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刚刚落下帷幕,中国导演霍猛执导的乡土题材电影《生息之地》获得最佳导演银熊奖,这是自2019年《地久天长》在柏林斩获影帝、影后以来,华语电影在欧洲三大影展主竞赛单元再一次拿下大奖。此外,参赛柏林“新生代Kplus”竞赛单元的《植物学家》,是年轻导演景一的首部长片,夺得了国际评审团最佳长片,可喜可贺。
由文晏执导,文淇、刘浩存主演的《想飞的女孩》,同样出现在主竞赛单元。对于华语电影来说,两部作品同时入围柏林主竞赛单元,是一次难得的胜利。两部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作品,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中国经历巨变的上世纪90年代作为故事的起点,呈现出时代洪流下人物命运的演变。
《生息之地》从儿童视角凝视河南村庄普通人家经历的婚丧嫁娶,以细腻写实的生动,和对群戏令人惊叹的掌控力,展示出对这片生生不息的土地之热爱。《想飞的女孩》是导演文晏继前作《嘉年华》之后,进一步对女性题材的挖掘,同时也是对传统作者电影和类型电影相融汇的一次大胆尝试,演员文淇和刘浩存在该片中均贡献了精彩的表演。
此外,中国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燃比娃》,入围“新生代儿童单元”,在全球电影市场被《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热火点燃之际,推出一部传统水墨与现代实验艺术交织的二维手绘动画,向世界展现出中国电影创作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世界诡谲多变,新旧交替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频繁,柏林电影节也经历了一次新变动。今年是原伦敦电影节艺术总监特里西娅·塔特尔首次执掌柏林电影节,她组建了自己的选片策划团队,新人登场,带给人们更多期待。
今年,在新主席塔特尔操刀下,最大的变化是取消了前任卡洛·沙特里安创办的“奇遇单元”,而新设立的导演首作参赛的“视点单元”,旨在挖掘鼓励新人导演,愿望虽好,但新人在经验和资源上的创作限制,使得优秀作品的挖掘并非易事。仅仅以“首作”为条件的选择,限制了另外一些可能更具有创意和实验色彩,同时又未能进入主竞赛的优秀作品的参与。
在最终获得奖项的作品中,不乏女性表演的精彩内容。无论是《性梦爱三部曲:梦》中情窦初开的少女,还是《天空的另一面》中追求梦想和自由的老妇人,都是大银幕上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形象。而获得最佳表演奖的罗丝·伯恩,在《如果有腿,我会踢你》中,塑造了在家庭和工作中奔波劳碌、焦头烂额的女性形象,压抑的气氛令观众屏气凝神,沉浸于故事之中,与女主共悲喜。
移民话题依然在选片上得到重视。参赛片《远方乡愁》,讲述阿拉伯移民作家在德国无法言说的焦虑和思乡思亲之愁,最后被来自德国老戏骨的汉娜·许古拉扮演的小酒店老板拯救。叙利亚是近年来向德国移民最多的国家,汤姆·提克威的开幕影片《光》,讲述德国白人中产家庭的失序,他们求助于一位叙利亚移民,最后被一名黑人男孩从溺水中拯救,充满了多重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