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林昊 报道
本报讯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加强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健全体制机制,创新方式方法,强化服务管理,全面推进老干部工作高质量发展。
我市牢牢把握政治性这一老干部工作的根本属性,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教育引导广大老同志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依托“本色家园”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共享式”活动室举办专题培训班30余场,对行动不便的离退休干部,定期“送学上门”,市住建局、市工信局等单位为全体离退休干部购买“主题教育学习大礼包”,让“主题教育”走实走深更走心。通过“微党课”“活动+宣讲”“理论+文艺”“线上+线下”等方法,举办全市离退休干部党组织书记、新退休干部示范培训班,录制党组织书记专题党课视频,适时组织实地观摩红色教育基地、党史教育馆,使广大老同志易学、常学、乐学,不断增强学习实效。在社区建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40余个,覆盖党员2000余人,推动离退休干部党建融入城市基层党建大格局。
我市聚焦“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年”建设,搭建平台、拓宽渠道,让离退休干部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发挥作用,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充实6名老同志到五大产业招商专班和重点项目推进专班任组长、副组长成员,全面参与全市“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年”建设;组织21名退休农业专家、高级技师深入企业、乡镇开展调查研究,一线解决技术难题120余个,巩固乡村振兴成果,助力重点项目建设。组建“榴花红·银领善为”老干部志愿服务队,鼓励动员1000余名老干部参与文明城市创建、乡村振兴建设、基层社会治理、关心下一代等活动100余次,涌现出矛盾调解“老贾工作室”,红色传承教育“五老”宣讲员田传雨、赵曰贵、孙井泉等一批先进典型。扎实推进“省市县合力解题”,探索实施积分兑换制度,指导各镇街建立积分兑换点20余处,联合相关单位、爱心企业赞助兑换的物品、服务,举办各种惠民活动,激发老干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内生动力,以“小积分”撬动基层“大治理”。
我市牢固树立文化敬老、文化兴老、文化惠老的工作理念,着力打造文化养老示范基地,让老干部乐享有品质、有特色、有温度的幸福晚年生活。做优服务中心活动阵地,面向全市开展老干部活动预约服务,为老干部提供琴棋书画、健身娱乐等全方位服务项目,满足老干部的个性化需求。建强老年教育学习阵地,建立老年大学分校13所,开设网络直播课等线上教学,扩大老年大学承载力,努力破解老年大学“一票难求”的困境。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夯实社区小微服务阵地,借助文化广场、党群服务中心等区域,组织老干部就近开展文化养老活动,构建十五分钟文化养老服务圈,织密了“家园式”文化养老阵地。以“突出中心、多方联动”为原则,实施“团队聚力”工程,成立“新潮佳丽”艺术团、“童心”艺术团等知名社团联盟团队,发挥离退休干部在文化养老中的主力军作用,吸引带动1000余名老干部参与社团活动,不断拓展老干部文化养老新路径。深化“银发乐枣”品牌建设,探索“文体活动系列化”模式,开展老干部(老年)文艺社团送文化进社区活动30余场,积极参与全省老干部艺术节、广场舞比赛、原创诗词书法大赛,让群众乐享家门口的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