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亲子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1月30日 星期六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长课堂
怎样奖励孩子最科学

  

  

  尹建莉老师曾说过:“把奖励当做学习的诱饵提出来,是一种成人要求儿童以成绩回报自己的行贿手段。”

  即使短时间内,物质奖励能够刺激孩子做出一些改变,那也是暂时性的,持续不了多久,反而对孩子的认知和性格塑造非常不利。

  尹老师说,自己女儿考试成绩不管多优秀,她都不会去进行物质奖励。反之,考砸了,也不会批评,而是和孩子一起分析,这次考不好的原因。她要让孩子把学习看做一件纯粹的、发自内心愿意自己执行的事情,而不是和一些鸡毛蒜皮的“奖励”连接起来。

  一味想用奖励来”偷懒“,督促孩子进步的做法固然不可取,但我们也不必“赶尽杀绝”。奖励是一柄双刃剑,用得好,自然也会有正面积极的作用:

  

  不要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承诺奖励

  

  现在天冷,我女儿赖床不想上学,我一着急,就说,你要是立刻起来,妈妈今天给你买麦当劳,女儿一听,吭哧吭哧就爬起来了。

  后来我越想越觉得自己做的方法欠妥,晚上就把她叫到跟前说:

  “今天你和妈妈都犯了错误,你不愿意上学不对,妈妈为了让你赶紧起来,就承诺给你买好吃的,这样也不对。因为你可能以后会觉得,有了好吃的吃才会乖乖上学,是这样吗?”

  女儿低着头说:“对不起妈妈,我今天不应该这样的。”我又说:“因为你今天做的事情是不对的,所以今天的麦当劳不能算是奖励,妈妈作为惩罚,会把今天吃麦当劳的钱在你下个月的零花钱里扣除。同时,妈妈也要惩罚自己,一星期不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你可以监督妈妈吗?”

  没想到,女儿真的还答应了,她还跟我表决心:妈妈,我今后一定不会再像今天这样了!

  

  精神奖励胜过物质奖励

  

  其实,比起具体的物质奖励,有时候精神奖励更加能够激发起孩子们的动力。

  欧美有些国家的小学老师,会采取很多丰富的精神奖励方式,比如:

  和他喜欢的人一起午餐——享受自主选择的权利;教师给学生家长打表扬电话——与家长分享进步和成就的快乐;排队时站在最前面——享受因个人努力而获得的荣耀;减少作业量——享受因个人努力而获得的特殊权利;挑选午餐音乐,让学生从家里带来磁带或CD——享受自主选择快乐;把班里的录音机带回家一晚——享受因个人努力而获得的特权……

  很欣赏这样的奖励方式,这样更多体现的是孩子的责任感、荣耀感和成就感。比起三分钟热度的玩具、下肚子就没的零食,如果能给孩子一些特别的精神奖励,会让孩子觉得印象更加深刻,对父母也有更多的信任依赖感。

  

  与其鼓励结果,不如鼓励过程

  

  当然,如果孩子成绩考得好,给孩子买一件心仪已久的玩具、带他吃平时没机会吃的大餐,都是对孩子的肯定和认可。

  我们经常说:期末考试考到多少多少分,就奖励你什么什么。却很少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具体来达到这个目标?

  如果孩子很努力了,但是没有达到预设的目标,如果不给孩子一定的鼓励,孩子会不会灰心丧气?

  因此,我们不妨奖励孩子努力的过程,而不是奖励结果,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让奖励的作用真正落到实处。

  比如,我们跟孩子说好了,考进前十名,就会奖励一套他梦寐以求的《哈利波特》,但成绩出来,孩子只考了15名,这时候,还要不要奖励?

  与其责骂孩子,取消奖励,不如和孩子一起做一个总结复盘,如果孩子真的是尽了自己最大努力,认真地准备考试,也要对孩子这段时间的复习成果表示肯定。

  可以采取奖励减半的方式,安抚孩子挫败的心,也能让他感受到来自父母温柔的陪伴和鼓励。

  最后,我们在制定奖励计划的时候,也可以让孩子参与进来,这样也能够更加充分地激发孩子的斗志和兴趣,也能够促进亲子关系的融洽。

  养孩子没有捷径可以走,当初偷的懒,后面都要加倍还。

  奖励不是一劳永逸的育儿之策,养孩子更需要我们付出心血,根据孩子的性格品行“对症下药”,这样,才能助力孩子更好地成长。    (彬彬)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家生活
   第4版:食全图
   第5版:潮人弄
   第6版:养生坊
   第7版:亲子园
   第8版:炫车族
怎样奖励孩子最科学
“晒娃”热情递减的折射与启示
孩子放寒假小心三种常见病
孩子?
滕州日报亲子园7怎样奖励孩子最科学 2021-01-30 2 2021年01月3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