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荆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2月19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獬豸冠是一种怎样的帽子

  读到唐人张谓的《杜侍御送贡物戏赠》一诗,其中颔联“越人自贡珊瑚树,汉使何劳獬豸冠”的字面意思本不难理解,但句中的“獬豸冠”(xiè zhì guān)令人费解,尽管注为古代执法官吏的帽子,仍不甚了然,这是一种怎样的帽子?不会像香港律师们戴的那种毛绒绒的假发吧。

  本以为这种帽子并不多见,但一搜古人诗句,发现作为意象使用,“獬豸冠”在诗词曲里还很不少。比如:

  “去年长至在长安,策杖曾簪獬豸冠。”——(唐)戎昱《谪官辰州冬至日有怀》

  “墓待龙骧诏,台迎獬豸威。”——(唐)杜甫《送卢十四弟侍御护韦尚书灵榇归上都二十韵》

  “稳着云霄步,高峨獬豸冠。”——(宋)曾丰《寄殿院谢艮斋四首》

  元代关汉卿《玉镜台》第一折有:“生前不惧獬豸冠,死来图画麒麟像。”

  清朝诗人方文《寄任玉成御史》诗:“旧京人物凋零尽,江北犹馀獬豸冠。”

  ……

  那些不知名的诗句就更多了。可以说,自从诞生之日起,“獬豸冠”大概就没有消停过。诗歌因省略和格律的需要,有时也作略作豸、獬豸、豸冠,其实都是獬豸冠的缩略语,意思上无甚差别。

  让诗人们如此念念不忘的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帽子呢?

  《后汉书》志第三十《舆服下·法冠》释“獬豸冠”:法冠,高五寸,以纚为展筒,铁柱卷,执法者服之,侍御史、廷尉正监平也。或谓之獬豸冠。獬豸神羊,能别曲直,楚王尝获之,故以为冠。

  不难想象,这原是一种以其形类似獬角而得名的帽子。獬豸,是传说中的一种独角神兽(神羊),似羊非羊,似鹿非鹿。汉杨孚《异物志》对其释名:“性别曲直。见人斗,触不直者;闻人争,咋不正者。”也就是说,獬豸头上有一角,性忠,能辨曲直,见人相斗,则以角触邪恶无理者。

  大概最先是从楚国流行起来的,《淮南子》卷九《主术训》载:“楚文王好服獬冠,楚国效之。”据记载是楚文王所制,最初制作时有象征獬豸角的装饰,所以称“獬豸冠”,估计是希望戴冠者像獬豸神兽一样,明辨是非、忠贞不渝。后一直都是执法官吏所戴,所以又称法冠;通常以铁制成冠柱,寓意戴冠的执法者坚定不移、威武不屈,所以也被称为“铁冠”。秦汉前执法官常用,东汉高诱注:“獬豸之冠如今御史冠。”而“御史”正是中国古代执掌监察的官员,用他们所戴的帽子借指执法官吏一类人,正是以物代人的常见手法。

  所以诗人们笔下的“獬豸冠”并不仅仅是一种帽子了,而是借代官职、官场,自然也指称那一类人。在张谓的诗中“獬豸冠”即指杜侍御,他为讨好皇帝,不畏艰险,千里迢迢到南越一带搜求珊瑚树之类稀世珍宝进奉,假以进贡方物之名,行市恩买宠之实,诗人对这种卑鄙行径辛辣嘲讽,可谓入木三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直击上班第一天
   第3版:城事
   第4版:民生
   第5版:社会
   第6版:文体
   第7版:荆泉
   第8版:广告
獬豸冠是一种怎样的帽子
李可染以牛为“师”
直言敢谏话韩愈
滕州日报荆泉7獬豸冠是一种怎样的帽子 2021-02-19 2 2021年02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