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6月09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完善服务体系 注重保护传承 创作文艺精品
我市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融媒体记者 刘林昊)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文化强市”战略目标,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着力培植优势业态、突出重点项目带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目前,全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75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1处,是目前全国拥有二级博物馆数量最多的县级市。

  我市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累计投资450万元对滕州剧院、王学仲艺术馆、图书馆进行升级改造。各镇街坚持以强化功能为重点,累计投资5600万元,统筹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我市连续五年实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完善提升工程”,对完成新建、改造或提升任务的镇街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每个按30万元的标准给予奖补,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每个按1万元的标准给予奖补。通过政府采购程序为镇街、村居两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配备电脑、电视等文体设备1.2万件(套),更新图书27万册,有效提升了基层文化设施的硬件条件和服务功能。

  我市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大力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工程。目前,薛国故城、龙泉塔安防等工程顺利完工,成功争取鲁中南文物保护中心落户滕州;西孟庄龙山文化聚落考古发掘项目被省文旅厅评为山东省优秀田野考古工地奖;西孟庄龙山文化遗址入选中国考古新发现六大考古项目,大韩村墓地成为入围项目;大韩东周墓地、西孟庄遗址成功入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项目。我市完成“文物保护进村居”文化服务中心试点16处,建成“农家书屋和儒学讲堂”共建点120家,提升农家书屋26个,建成村史、民俗馆126个,有9个入选全省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十百千”示范点。我市举办非遗讲堂10期,在市文化馆建设非遗传习基地,开设非遗工作室,研发陶瓷画等非遗文创产品300余件。目前,我市拥有2项国家级、10项省级、56项枣庄市级、171项滕州市级非遗保护项目,居枣庄市首位、山东省前列。

  我市积极实施地方戏曲振兴发展工程,加快推动柳琴戏艺术传承保护高质量发展,争创山东省地方戏曲振兴发展示范区,创作文艺作品1020余件。柳琴小戏《父女赶船》作为山东地方小戏入选中宣部全国戏曲联演,并成功在中国民族文化宫上演;柳琴戏《大宗村》被枣庄市委宣传部选为重点剧目;新编柳琴戏《摆大席》入选省乡村题材文艺作品展演和优秀乡村题材文艺作品展演,分获二等奖和三等奖;舞蹈《金簸箕》、《鲁南人家》分获省乡村题材文艺作品展演一、二等奖;舞蹈《铁道游击队》、《战情》荣获全省文艺最高奖“泰山奖”,《丰收时节》获得全国舞蹈“风采之星”称号;《闯关东》和《运河绣娘》在“十艺节”舞蹈决赛中荣获全国“群星奖”大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城事
   第4版:关注2021年高考
   第5版:社会
   第6版:家表情
   第7版:荆泉
   第8版:公益广告
我市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枣庄市住建系统安全生产月活动在滕启动
勇于担当敢于作为 用心办好惠民实事
深化人才培养机制 增强科技创新活力
壮大市场主体 扩大就业容量
首届“最美物业人” 颁奖典礼举办
全市网络人士统战工作座谈会召开
政风行风热线预告
滕州日报要闻2我市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1-06-09 2 2021年06月0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