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允是北魏人,他历经五代君王而深受器重与喜爱。那么,是什么让他能够稳居宦海数十年,成为“不倒翁”呢?
有一次,北魏的文成帝心血来潮,打算到著作郎高允的家里看看。进得高允家的大门,只见院落荒疏,仅有草屋数间,屋里炕上的被褥都是用麻布做成,家人穿的都是用旧棉絮做的棉袍,厨房里只有一点食盐和青菜。文成帝看过,招手让高允过来,询问原因。原来北魏的官吏都没有工资,他们的生活主要靠皇帝的赏赐,或者经营些田产取得收入。高允当年南征北战,立下不少功劳,得到的赏赐都被他分给手下的士兵了,他自己则过得非常窘迫,以致有时无米下锅,只好经常让儿子们上山打柴采菜,以补贴家用,维持生活。
这时,文成帝才发现,高允已经27年没有升过职,他本人居然从未提过这方面的要求,不由得大为感慨,高允用一支笔辅佐国家,他的部下已经有一百几十人都官至刺史了,他却一直在做郎官。于是,文成帝当即下令赏给高允绢帛500匹,谷米1000斛,任命他的长子高忱为绥远将军、长乐太守。高允三番五次地上表推辞,称其不可当此大用,文成帝态度坚决,不予批准。
到了孝文帝时期,孝文帝曾专门为高允颁布一道诏书,说:“高允年逾古稀,但家贫无储。命令主管宫廷音乐的太乐署,抽调10名演奏弦乐器和竹管乐器的艺人,每隔几天到高允家中演奏一次,使他心情喜悦。”不久又下诏令每天早晚为高允供应饮食,每月的初一和十五赠送给他牛肉和美酒,每年的春秋两季赠送给他各种山珍海味,还要按月发给衣服丝绵和绸缎。高允却只留下鼓乐,其余的赏赐又全部发给了亲属和故旧。
98岁那年,高允已经无法行走,孝文帝心里很难过,派使者赏给高允各种精美食物和物品,总计有一百多种,把庭院堆得满满的。家里人全都喜形于色,但高允看着这些东西却只淡淡地说:“皇上认为我太老了,赏赐这么多东西,正可以分发给客人了。”
想自己少,想别人多,不贪求,不放纵,这大概就是高允能够成为“不倒翁”的秘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