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精神历久弥新、绵延不衰,其意志更似经过海浪怒涛多次拍打的礁石,使得那些失去了鲁莽的棱角显得更加绅士,其毅力更像海贝中的一粒砂,只会在历史困难的磨砺后显得更加辉煌。
当中华民族在面对旱魃猖獗,炎黄子孙都在盼望泉眼涌出的时候,1921年7月,在嘉兴南湖的一条红船上诞生了中华历史再次绵延千万年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仅是时代的希望,也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1934年10月,中国共产党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被迫进行战略性转移。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过草地、爬雪山,产生了许多家喻户晓的著名战役,无论是四渡赤水还是横渡金沙江,都体现了红军战士的红色革命精神。在军史馆中,展览着半截皮带,它曾经是长征中的“粮食”。战士周广才提议说:“把它留下做个纪念吧。带它去陕北,去找党中央,去见毛主席!”就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战士们走到了陕北。这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仰,这就是战胜强大困难的力量之源。正因为有这样一群无私奉献的革命英雄,才有了现在的国泰民安。想到这里,我内心不由自主地升起了深深敬意。
就这样,时间线来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犯下的种种罪行不可饶恕,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要明白“勿忘国耻”四个字的沉重含义。管虎导演的作品《八佰》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舍命保卫国土的艰辛。我们热泪盈眶,止不住内心的呐喊,看完电影依然是意难平,是那些英雄让现在的我们不再日夜彷徨。
国难当头,英雄辈出。解放战争的故事在我们耳边萦绕。白月光下映衬着教科书中人民推倒了国民党反动派旗帜的插图,希望和未来永远站在正义的这一方。抗美援朝中黄继光、邱少云的事迹流传至今,“干粮袋的故事”如同朱砂痣在我们脑海中挥之不去。战士们仅凭着干粮袋里的一把面、一把雪,坚守阵地三天三夜,最终迎来了战斗的胜利。这个干粮袋代表着红色精神,一直摆放在许昌市博物馆,向我们诉说着那个时代的初心与信仰。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发展迅速,无论在经济、军事、科技,还是其他各方面,都有着卓越且举世瞩目的成就。从第一颗原子弹的东方巨响,到现在的神舟十二号、墨子号卫星升空、蛟龙号入海、复兴号的速度与安全,国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无论是惠民政策还是新冠防控都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就是因为这样,共产党才会被人民深深爱戴,才能凝聚民心,才可以使国家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看今朝,建党一百周年国力昌盛,人民幸福安康。回首党的峥嵘岁月,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定要传承红色精神,为国家的富强,为民族的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指导教师 郝亚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