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8月04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安全生产工作专题询问实录

  7月29日,在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上,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专题询问活动。现将专题询问活动的内容摘录如下。

  

  询问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农业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聂奇

  询问问题:液化石油气作为危险化学品的一类,本身具有极大的危险性,所以国家实行许可经营。不少非法经营者为谋求利润,无证私自售卖、运输、充装液化石油气,重复使用超期、毁损、未经检测的气瓶,超压超量充装,存在很大隐患。有的非法经营者为躲避部门监管,采取“游击化”销售模式,通过手机、微信等方式联系客户进行销售,驾驶不具备安全条件的“移动售气车”走街串巷给客户送气、充装,若发生交通事故或意外,极易对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极大伤害。请问我市有无针对性的监管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回答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王怀文

  燃气安全关系千家万户,特别是液化石油气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是燃气安全管理的关键,也是监管的难点。我市现有10座具有合法经营资质的液化石油气储配灌装站,储量约500吨,年销售量1.2—1.5万吨,与管道燃气形成了良好的互补。但是,长久以来,我市也存在液化气企业各自经营、建站时间长、场站设施陈旧、违规充装等问题。近年来,为全面抓好液化石油气的安全监管,我们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具体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用气安全的宣传。通过宣传单、明白纸、LED屏、媒体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用气安全的基本常识,使用气安全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加大燃气行业管理力度。积极开展燃气行业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强化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全面加大检查频次,对存在违法违规的燃气工程依法移交查处,切实消除安全隐患,规范瓶装液化气市场。三是引入央企公司升级改造现有场站。引入昆仑汇通能源(山东)有限公司出资成立液化气综合运营服务公司,采取租赁入股方式整合10家液化气站资源,形成了“储存、灌装、运输、配送”的闭环服务模式。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不仅确保了企业的安全生产,而且充分调动了液化石油气充装单位的积极性,打通了瓶装液化石油气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询问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涛

  询问问题:我市有2条高速公路、1条国道、6条省道,道路通行里程长,仅县乡道路就有3000多公里,各型车辆保有35.7万辆,大车货车多,交通运输物流繁忙,但部分路段限速标志、交通信号灯、路口交汇处设置不全、不合理,大货车违法违规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多。请问公安部门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是如何开展工作的?在刚才的提的几个问题方面有没有针对性的措施?

  

  回答人:市公安局政委沈玉升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给予了大量财力、物力、人力支持。市公安局按照全市安全生产工作部署要求,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紧紧围绕“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的目标,认真落实各项交通事故预防措施,全力确保我市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在专项整治方面,组织开展超限超载整治、“一盔一带”安全守护等专项行动70余次,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6.9万余起,抓拍非现场违法行为24万起。投入专项资金3170万元,启动了“智慧交通”工程一期建设。二是在源头治理方面,扎实推进交通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深入排查人、车、路、企、环境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各种隐患651处,督促整改640处,坚决消除安全隐患、堵塞管理漏洞。三是在治乱疏堵方面,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和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采取合理渠化设计、优化交通流线、合理分配通行权等方式,优化城区交通组织28处,新增了一大批信号灯、交通标志牌等设施,有效缓解了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对于标志标牌信号灯等设施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前期我们已经排查出部分道路确实存在此类问题,并通过市交安委将整改要求下达到各相关责任单位,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会同相关单位尽快进行整改。关于标线问题,我们已向政府申请专项资金,定期对城区道路标线进行复新,确保标线醒目清晰。对于大货车违法违规驾驶问题,我们将严把入口关,严格机动车登记检验;严把路面关,加强路面查控,严厉打击货车超限超载等违法行为;严把教育关,加强货运企业源头监管,深化货运企业驾驶人的安全教育,对货车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公开曝光,努力营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

  

  询问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褚志强

  询问问题:近几年,我国一些地区接连发生建筑领域群死群伤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比如,2020年3月7日,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常泰街道南环路发生一起酒店坍塌事故,共有71人被困,最后造成29人死亡;2020年8月29日,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乡陈庄村聚仙饭店宴会厅发生坍塌事故,事故造成29人遇难,7人重伤;2021年7月12日,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四季开源酒店辅房发生坍塌,共有23人被困,最后造成17人死亡。我市在建工程多,工程体量大,请问住建部门如何做好我市建筑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的?

  

  回答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王怀文

  建筑领域安全是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我市现有建筑企业150余家,在建工程96个,建筑面积1100万平方米。由于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建筑施工单位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的现象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着不少的压力和难题。在具体工作中,住建部门把安全生产监管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抓长年,长年抓,毫不放松地抓牢抓实抓死。一是抓安全生产日常的监督检查,将深基坑、高支护、脚手架等作为检查的重点,上半年先后开展了6次专项检查,共发现各类安全隐患1213项,整改率达98.5%。二是不断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积极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出台了深基坑、高支护、脚手架等管理办法,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培训,定期召开工作会议,通报安全生产检查情况,起到了良好的教育引导作用。三是对违法行为严管重罚。针对发现的问题,跟踪督促整改,对拒不整改的单位加大惩处力度,确保查出的隐患形成闭环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施工违法苗头。通过以上措施,目前全市建筑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为促进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安全保障。

  

  询问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财政经济工作室主任孙茂胜

  询问问题:今年1月10日14时,烟台栖霞市正在建设的笏山金矿发生爆炸事故,造成22名工人被困,经全力抢救,11人生还,11人遇难;2月17日6时,烟台招远市夏甸镇曹家洼金矿在设备检修时发生火灾,事故共造成6人遇难。我市锦丘煤矿在2020年11月发生过因回撤钢丝绳连接装置断裂伤人事故,死亡1人。在这几起事故后,我市对煤矿企业如何实现有效监管的?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回答人: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翟传虎

  这几起事故发生后,市发改局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采取了一系列安全监管措施:一是深刻汲取生产安全事故教训。安排煤矿企业召开专题会议,全面传达上级部门事故分析通报,汲取教训、引以为戒。组织人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坚持“两个根本”,从严落实“两个至上”,坚决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切实增强安全生产的紧迫感、使命感、责任感。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集中攻坚行动,督促煤矿企业深入开展安全隐患自查自纠,组织安全监管执法人员和专家开展行业隐患排查整治,确保煤矿安全生产。二是大力夯实煤矿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健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覆盖各层级、各岗位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压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监督煤矿做好各项管理制度、作业规程、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的贯彻学习,增强职工自保互保能力。督促煤矿严格落实“六严禁、三严格”九项措施要求,杜绝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等违法行为。三是严格履行煤矿安全监管主体责任。落实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定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完善行业安全监管一系列制度。每处煤矿安排专人驻矿盯守,现场监督各项工作落实。持续推进煤矿双重预防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狠抓企业本质安全能力提升。四是全面加强煤矿安全监管执法。编制年度监督检查计划,明确执法检查重点,实行不定期巡查、突查、重点检查和“解剖式”检查。截至目前,已开展煤矿执法检查40矿次,下达行政执法文书40份,查处违法违规行为924条。行政处罚5矿次,罚款97万元。综合运用通报问责、联合惩戒等措施,解决检查不严不实、执法不敢动真碰硬、处罚“宽松软”等问题,形成监管执法的安全高压态势。五是重点强化特殊时期安全监管。采取果断措施,在建党100周年、“烟花”台风登陆等特殊时期,安排辖区5处煤矿全部停止生产,撤出井下工作人员,保证关键时期不出问题。监督各煤矿在汛期前全部完成水灾及灾害性天气停产撤人应急演练,安装了灾害性天气预警系统,做好恶劣天气应对工作。在保证“双回路”供电正常的基础上,督促5处煤矿配备了应急电源,为矿井安全供电提供可靠的应急保障。

  

  询问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研究室主任胡瑞琳

  询问问题:我国每年发生的数万起火灾中,人员密集场所火灾占有相当的比重,群死群伤、小火亡人的火灾事故屡见不鲜。6月25日,柘城县远襄镇北街一武术馆发生重大火灾,死伤34人。今年3月份,市中区一乡镇门头房发生火灾,造成2人死亡。我市经济体量大,餐饮、娱乐、住宿等市场经营主体众多,火灾发生频率比较高,虽然没有造成人员死亡,但是消防安全压力一直较大。请问我市在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在一些重点行业领域、部位采取了哪些管用措施?

  

  回答人:市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齐福建

  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市消防救援大队多措并举,创新消防监管模式,加强火灾防控管理,扎实推进全市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首先,提请政府高位部署,全面统筹部署开展。一是提请市委、市政府将消防工作纳入各镇街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范畴,印发《打通“生命通道”行动通告》和《全面加强城区停车管理推进智慧停车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出台《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及火灾隐患函告各行业部门暂行规定》,9次集中约谈相关企业负责人。二是联合市发改局出台《关于将违反“两个通道”失信名单纳入联合奖惩实施方案》,联合教育、卫健、商务、民政等部门推进标准化管理,承办枣庄市商务、教育系统消防安全标准化现场会,推动各级行业部门检查单位698家,督改隐患3996处;指导21个镇街深化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协调公安部门坚持派出所消防执法月考评通报制度。其次,精准防控消除隐患,提高社会面火灾防控水平。一是提请市政府将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纳入各镇街、行业部门年度消防工作任务。加强消防控制室、微型消防站标准化建设,建立责任明确、隐患自查、教育培训三项管理机制,构建消防物联网、消防设施维保监督管理、远程监控、“双随机一公开”四大监督监控系统。二是形成合力全面抓火灾隐患治理。联合市应急、公安、住建、文旅、教育、民政等部门开展16次消防专项整治,共检查单位364家,整改火灾隐患1789条。召开三次全市火灾高危单位隐患整治工作会议,并函告其行业主管部门,联合推动隐患整改工作。三是全面落实网上执法和信息公开化。今年来,共检查人员密集场所273家,督促整改隐患633处,下发处罚决定书85份,临时查封单位12家,责令“三停”单位14家,罚款129万元,拘留5人。四是全面推动合用场所专项整治。提请市安委会下发《关于切实做好全市“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关于安装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的通知》,市消安委下发了《合用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活动开展以来,共召开专题工作推进会议6次,下发通报5份,联合督导4次,摸排生产经营场所25029家,发现“三合一”场所5359家,住宿人数11035人,截至目前,搬迁率已达到100%。第三,深化全民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消防宣传氛围。一是大力推动大培训、大演练活动,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演练、培训、观摩学习1000余场次,培训10万余人。二是连续六年开展校园消防安全主题漫画大赛、征文大赛、演讲大赛、消防安全知识进军训、消防科普教育培训、校园消防知识培训演练等六大活动,受教育学生达20余万人。三是依托宣传围挡、室内外电子屏幕、LED屏、消防科普教育基地、消防主题公园、社区消防体验室、公共娱乐场所开机画面、消防救援站等消防宣传“七大阵地”,累计培训群众50万余人。四是与驻地14家主流媒体、传媒影视公司合作,高频次宣传消防安全知识。建立消防依托官方“两微一抖”开展云游消防站、线上答题等活动,联合电视台播报《消防365》栏目237期。

  

  询问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高守民

  询问问题:安全生产监管关键在责任落实,2013年在中央政治局第28次常委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而且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9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明确提出了政府履行监管责任,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请问我市在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回答人:市应急管理局局长王慎平

  安全生产重于泰山,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必须牢牢守住的底线问题。我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压紧压实政府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健全完善“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链条,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首先,全力构建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体系。强化党政领导安全责任。制定出台《滕州市贯彻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实施办法》《滕州市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工作职责》《滕州市党政领导干部2021年度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清单》,细化明确党政领导干部职责任务,加强党委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全面领导。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定期研究安全生产工作,将安全生产列入市委、市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学习内容。党政领导干部坚持每月带队检查安全生产,深入一线督导调研安全生产工作。细化行业部门安全责任。印发《滕州市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分工》,对122个行业领域逐一明确行业主管部门和直接监管部门,涉及46个部门单位,确保责有人担、事有人管。编制《2021年全市安全生产工作要点》《滕州市安全生产委员会2021年工作要点》《滕州市安全生产重点工作任务分工方案》,明确全市安全生产年度重点任务、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发挥市安委办综合协调、统筹调度作用,建立调度通报、专题会议、工作督办、工作提醒等有效机制,开展联合执法、专项督导,推动各部门履职尽责。压实镇街属地安全责任。与各镇街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明晰镇街安全生产年度目标和职责任务。加强安全生产业务指导,实行安全生产工作周提醒制度,定期提醒安全生产重要事项;编制《安全生产属地管理事项运行流程图及说明书》,形成共管合力。科学编制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中安全生产分值标准,逐年增加考核权重,对重大事项实行“一票否决”,倒逼镇街落实属地责任。其次,狠抓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明确企业主体责任。编制《滕州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要点》,督促企业对照制定全员责任清单,构建从主要负责人到车间、班组和岗位一线员工的安全责任链条。严格执法监督。持续开展百日执法攻坚、驻点监督和专家包保检查,紧盯企业主体责任重要事项,以铁的心肠、铁的手腕、铁的纪律抓执法,重拳打击非法违法行为,倒逼主体责任落实。截至目前,共立案企业465家,处罚528.4万元,采取行政拘留措施15人。持续开展警示教育。积极组织安全生产月、安全宣传“五进”、开工安全第一课和双月教育警示等活动,印发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刑法修正案(十一)入刑案例》2000册,强化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入刑宣传,组织观看《生命重于泰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专题纪录片。   (下转第4版)

  (上接第3版)强化职工举报监督。修订《滕州市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办法》,发挥员工“主人翁”意识,鼓励主动查找身边隐患,严防“三违”现象引发事故和险情,增强企业员工遵章守纪、安全生产的意识和能力。

  

  询问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渠怀勤

  询问问题:当前正值夏季,天气炎热,部分地区未成年人溺水事故频频发生,造成了未成年人伤亡,我省近期也发生了几起学生溺亡事故。为了预防中、小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请问教育部门在未成年人防溺水方面是如何开展工作的?各方面的责任是如何落实的?取得了哪些成效?

  

  回答人:市政协副主席、市教育和体育局局长杜孝玺

  今年以来,市教育体育局高度重视防溺水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理念,重点抓好防溺水隐患排查治理和宣传教育等工作,以稳定有序的安全环境助力全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是主动认领,扛起担当,责任压力传导到位。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防溺水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各镇街学区(联区)、各中小学校主动认领任务,明确职责,坚决防范和遏制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入夏以来,先后召开防溺水工作专题会议8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实施方案,先后下发转发防溺水通知文件16个,确保上级有关指示精神落地有声、有效推进。二是预防为主,认真演练,教育宣传提醒到位。放假前,组织全市中小学开展“水盆式憋气窒息”防溺水实景演练,通过班会、讲座、观看警示片等形式开展防溺水教育,有效提高了学生远离危险水域的自觉性。暑假期间,各学校坚持利用微信、钉钉等家校群每周向家长发送至少一次防溺水警示提醒,要求每位家长每天早8点前通过微信报告孩子当天活动安排,并通过家长会、微信视频会、家访等形式,每两周至少一次提醒家长做监护工作,切实做到安全教育覆盖率100%。三是瞄准短板,堵塞漏洞,摸排巡查值守到位。督促指导各学区(联区)、学校对周边2000米范围内水域进行全面排查,绘制学校周边危险水域图,在重点水域增设了警示标牌,设置了防护栏,购置了竹竿、绳索、救生圈等救援设备。据统计,由教育系统新设置警示标牌3039个,购置救生圈520个、竹竿835个、绳索1062条、手电筒242个。各学区(联区)、各学校明确值班人员,每天携带救生物资对辖区水域进行日常巡护,及时制止青少年学生到河边玩耍、游泳、钓鱼等危险行为。四是精细梳理,跟踪管理,特殊群体监管到位。暑假期间,部分学校继续开展“四项服务”,公共资源面向学生开放,切实减少学生假期外出活动的风险。部分镇街学区(联区)积极动员教职员工和大学生志愿者,将所辖区域的孤儿、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等特殊群体学生集中到学校统一管理,减少了学生无人监管的风险。各学校结合“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尤其加大对特殊群体学生的关爱,提醒监护人做好监护工作,对孩子外出知去向、知事项、知同伴、知归时。五是严管细查,即知即改,监督检查督导到位。市教育体育局成立了防溺水工作督查组,对各镇街、各学校及辖区内的重点水域进行分片帮包督查。放假前,联合公安、消防、市场监管、卫生健康、供电等部门,对全市学校幼儿园开展了一次夏季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重点检查了各学校防汛、防溺水等工作开展情况,共检查学校幼儿园135处。7月21日至23日,又会同团市委、应急、水务等部门,组成两个专项督查组,对21个镇街及各相关部门防溺水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共检查村居、社区36个,重点水域82处。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把防溺水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进一步压实属地属事责任,加强与相关部门联防联动,健全长效治理机制,凝心聚力,群防群控,打造管理“闭环”,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切实筑牢未成年人暑期安全防线。

  

  询问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胡桂云

  询问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市高层建筑逐渐增多,电梯数量一直在持续增长。据统计,全市共有电梯5千多台,其中仅住宅电梯就有4千多台,部分电梯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经常出现使用问题,造成人员被困。请问市场监管部门在电梯安全监管方面是如何进行监管的?还有其他如锅炉、压力容器、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回答人: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朱秋原

  近年来,市场监管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以深入贯彻《特种设备安全法》为契机,以消除隐患、预防事故为目标,不断强化监管执法能力建设,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水平。截至目前,全市特种设备使用单位1112家,设备12692台,实现了安全平稳运行,为全市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首先,聚焦责任抓组织领导。一是织密监管网络。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特种设备专业委员会,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我局成立了以我为组长的工作专班,通过“定网格、定人员、定责任”,确保了“责任全覆盖,监管无盲区”。二是完善管理制度。各成员单位按要求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了《关于推进全市特种设备领域有关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三年行动的通知》等文件。三是形成执法合力。联合应急、住建等部门开展各类安全检查活动20余次,全力保障特种设备安全稳定。其次,聚焦安全抓执法监管。一是开展电梯安全专项整治,推进电梯安全责任险工作。加强枣庄市“96333”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建设运用,5240台电梯全部录入数据库,实现了电梯运行、维保状态网上动态化监管,杜绝了超期未检、未维保的情况。全面推行电梯“保险+服务”应用工作,全市电梯安责险购买率达98%,走在了全省前列。二是开展气瓶专项整治,推进气瓶追溯平台建设。进一步理顺气瓶产权关系,强化信息共享互通,提高监管效能。全市22家充装单位全部建立气瓶追溯系统,杜绝了过期瓶、报废瓶的违规灌装。三是开展压力容器隐患排查“回头看”工作。对全市54台电站锅炉、42台快开门式压力容器和4条145千米长输管道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排查消除隐患17个。四是开展全覆盖拉网式安全生产大排查行动。成立24个检查组,检查特种设备12000余台,发现并消除隐患323个,对8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进行立案查处,罚款30余万元。五是提升应急救援能力。修订了《全市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先后在人民医院、万达商场、九州清晏小区开展了演练,提高了特种设备安全应急管理水平和能力。第三,聚焦共治抓宣传教育。一是丰富宣传载体,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媒体平台,深入宣传《特种设备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组织开展安全知识“进基层、进企业、进社区”活动,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二是开展宣贯引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组织召开了电梯维保单位、涉氨企业、气瓶充装单位专题会议,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促进了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三是强化学习培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组织执法人员、使用维保单位人员积极参加各类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管理水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要闻
   第4版:要闻
   第5版:民生
   第6版:聚焦东京奥运会
   第7版:荆泉
   第8版:公益广告
南沙河镇全力筑牢汛期安全“堤坝”
发挥生态优势 助推乡村振兴
市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安全生产工作专题询问实录
强化安全教育 严防溺水事故
滕州日报要闻4市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安全生产工作专题询问实录 2021-08-04 2 2021年08月0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