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东京8月3日电(记者 夏亮、周欣、吴书光) 走板,起跳,入水,这样的动作谢思埸在过去九年的时间里,已经重复练习了上万遍。
最后一跳109C,只要不出现大的失误,他就将成为男子3米板、双人3米板的奥运会“双料冠军”,而在此之前,只有熊倪做到过。
他做到了。并列最高的102.60分,看到分数后,谢思埸的泪水瞬间夺眶而出。他倚靠在主管教练聂玉弟肩膀上,泪如雨下。接受队友王宗源的祝贺后,他试图用冲凉来掩饰自己的泪水,但颤抖的身体已然不受控制。稍稍平复心情,站上最高领奖台,泪水再次湿润了他的双眼。
意料之中的金牌,为何会如此情绪激动?如果你不了解谢思埸的过往,或许你也很难读懂他的眼泪。
谢思埸16岁进国家队。他对待训练的态度非常严谨,每次完成动作力求做到最好。他运动能力出色,动作难度高,是伦敦奥运会之后中国跳水队涌现出的男台新人。
然而,就当谢思埸踌躇满志时,意外发生了。2014年年初,他在训练时遭遇了严重的脚腕骨折,医生在他的伤处植入了两根钢钉和一根铆钉。
“医生跟我说,不能再练跳水了。”但是,他拒绝投降。
谢思埸决定把重心从跳台改成跳板,既然无法练习腿部动作,那就在水中练习腰腹力量。一年后的喀山世锦赛,他夺得男子1米板冠军。
当他开始憧憬人生中第一次奥运会的时候,他的脚伤再度发作。就这样,谢思埸一瘸一拐,提前和里约奥运会说再见。
2017年布达佩斯世锦赛,夺得3米板的冠军后,谢思埸哭得像个孩子。“我经历过两次骨折手术,这个项目给我的时间不多了。”
苦心人,天不负。在国家队的第九个年头,25岁的谢思埸终于等来了属于他的舞台。在东京水上运动中心,他搭档“00后”小将王宗源,为“梦之队”夺回了男子双人3米板这块在里约奥运会上丢掉的金牌。
如今,谢思埸拼下奥运两金,跻身全满贯选手之列,“感谢自己不曾放弃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