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一天,阳光明媚,春风和煦。我到张兆凡四叔家拜访,刚进大门,就看到一只黄色的老母鸡正领着群小鸡在院觅食,“咕咕”叫声不止。见此情景我惊奇不已,六十多年前母亲养鸡的情景仿佛又在我眼前重现。我不由向前靠近了几步,不料那鸡见我面生,为保护小鸡,竟警惕地向我发出警告讯号,还摆出了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架势。我想,在从前农村百姓家用鸡抱窝的现象司空见惯不足为奇,而今则大为鲜见甚是新鲜。于是我问四叔:“现在家家都有钱,要想买小鸡很方便,为啥还用这种老办法?”听罢四叔详细介绍,我才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是四婶子有天去近门邻居家串门儿,正好见她侄媳妇逮着一只老母鸡数落:“光吃食不嬎蛋,赖在家里光抱窝,今儿我要拴上你,看你还有什么辙?”四婶见此情景笑道:“侄媳妇,这老母鸡也跟人一样,它要养儿育女,不让它抱小鸡哪能成?”侄媳妇答道:“我哪有闲工夫伺候它,拴它几天就忘了,想喂鸡买就是!”婶连声说:“别别别,侄媳妇,我有闲空,你能不能把它借给俺?俺想让它抱窝小笨鸡。”话音刚落,侄媳妇连声答应:“行行行!俺今天就借给您,就让它养儿育女去吧。”边说边把鸡递给了四婶。
四婶大喜,接过鸡转身回到家中。她要对鸡作进一步观察,看它是否真抱窝。因为四婶知道有的母鸡是抱“谎窝”,暖不几天蛋,就半途而废。四五天之后,四婶见这只鸡抱窝的主意已定,大有不抱出小鸡誓不罢休之势。于是,四婶便一步步开始实施她借鸡抱窝的重要计划。
首先是选种蛋,这可是关键的关键,其中最重要的条件所选的鸡蛋必须是受精蛋。这时四婶恰好听到自家的大红公鸡正威风凛凛地站在墙头上,伸直脖子喔喔啼叫,声音是多么嘹亮。她心想:自家鸡下的蛋绝没有“女儿蛋”(当地对未受精鸡蛋的称呼),于是,她从中挑选了21个又大又鲜皮又厚的鸡蛋,小心收好。又找来一个大小适中的厚纸箱,在纸箱的4个侧面挖了好几个小孔用来通风透气,在纸箱底铺上一层松软的棉花套,然后把挑好的鸡蛋放在上面,再把鸡放在纸箱中,最后在纸箱上盖一层旧夹被。
但见那老母鸡十分“如适”地呆在“产房”里,小心翼翼地叉开双腿,伸出双翅,蹲在鸡蛋上,日以继夜,夜以继日,专心致志,开始了对新生命的辛苦孵化。四婶也与此同时上岗值班,密切配合老母鸡“优生优育”,精心伺候着老母鸡抱窝。老母鸡不吃不喝不出窝,聚精会神抱小鸡。四婶子也是废寝忘食,一天到晚守在旁边。她掐着手指算又算,一天,两天……每过5天,四婶就把鸡抱出纸箱,然后立即用晒好的棉花套盖在鸡蛋上,以保持恒温,生怕有半点的闪失。她让鸡赶紧吃饱喝足拉干净,再把鸡放进纸箱子。老母鸡还真聪明内行,为保证鸡蛋均匀受温,它还时常小心而熟练地用嘴翻动鸡蛋,真是费尽千辛万苦。
常言道:鸡鸡鸡,二十一,三个星期准出齐。一点不假,经过老母鸡的精心孵化,四婶的细心照应,等21天一过,小鸡们都争先恐后,先用尖尖的小嘴在蛋壳上啄啊啄,终于啄出了小窟窿眼儿,后又逐渐扩大,继而小鸡在蛋壳中用双腿猛地一蹬,用头使劲一拱,翅膀全力一伸,终于依靠自己的努力挣脱出壳,接着就发出“叽叽叽”的叫声,像是在为胜利出世欢呼。一开始小鸡站立不稳,慢慢就硬棒起来,一个个崭新的小生命就这样诞生了!此时此刻,四婶看到小鸡已出全,一数正好16只,好个吉祥的数字!她脸上道道皱纹一下子舒展开来,露出了无比灿烂的笑容。
四婶看着刚刚出壳的小鸡,一个个毛茸茸的像小绒球球,这些小生灵各色各样:白的白、黑的黑、黄的黄、花的花,它们都瞪着圆圆的小眼睛,一个劲地叫唤,活蹦乱跳煞是可爱。四婶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美滋滋甜丝丝。此时正好从大门外传来了响亮的吆喝声:“小鸡——嘹号——买小鸡喽——”声音拖得老长老长。听到这声叫喊,四婶灵机一动,一个妙计瞬间产生:再买十只,放在小鸡群中。于是,四婶左挑右选,买来了10只小鸡,趁夜间偷偷地把它们放在了老母鸡的翅膀底下,老母鸡竟毫无觉察。从此,老母鸡对买来的小鸡一视同仁,视如己出,尽职尽责,倍加呵护,把全部的母爱都投入其中,白天,教小鸡生活本领觅食捉虫;晚上,关怀备至知热知冷;刮风下雨,把它们护在宽大的翅膀下挡雨遮风。有趣的是,每天黄昏时分,有的小鸡在钻进老母鸡的翅膀底下后,还调皮地向外伸头探脑左顾右盼,像是观察什么动静。
阳春三月,天朗气清。每当朝霞映红四婶家宽敞的庭院,这里更是春意盎然,一片生机勃勃:房前屋后,鲜花盛开,芬芳馥郁,鸟儿欢唱,蝶飞蜂舞。庭院里老母鸡的咕咕声、小鸡们的叽叽声、大公鸡的喔喔声、嬎蛋鸡的咯嗒声、小黑狗的汪汪声、黄花猫的喵喵声,还有那老两口幸福的说笑声,各种声响交汇在一起,好一曲美妙无穷的农家交响乐,好一幅美丽动人的新图景!真让人不禁产生一种身处世外桃花源之感。
眼看小鸡一天天长大,老母鸡胜利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四婶心想:老鸡早撇窝早嬎蛋,时间不能再拖延,赶快得把老鸡还。于是,她让鸡吃足喝饱,好好招待了一番,然后抱着它向邻居家走。人还没进门槛,四婶的声已先到了人家的院里边:“侄媳妇,俺来还鸡了,多亏恁帮了俺。等俺把鸡养大后再送恁一筐新鸡蛋,还要逮几只大公鸡,送给孩子们炒吃炖吃过过年!”又听邻居侄媳笑声答:“四婶可别忒外气,谁家没有个借来往还。俺家的鸡要是再抱窝,要再借用随您的便!”“哈哈哈”一阵欢声笑语,随着暖风飘出了普通的农家小院,回荡在蓝天白云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