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在日前召开的滕州强市建设座谈会上,陈平书记强调,过去滕州的成绩靠改革,未来依然要靠改革破题开路。在强市建设的征程中,我们必然会面对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必须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拿出更大的勇气、更实的举措,当好改革促进派,做好改革实干家,切实破除困难障碍,在深化改革上走在前、作示范。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关乎全局、决定未来的持久战。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结合地方实际,狠抓工作落实,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改革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良好局面。今年以来,滕州被列为全省首批5个集成改革试点县,弘扬墨子科创精神等3项改革经验被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肯定,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改革典型案例被中央深改办刊发推广,这些都是抓改革、促改革的最新成果。然而,要清醒地认识到,作为老工业基地,我们的面前仍摆放着一串长长的“问题清单”。国企国资方面,房地产开发及建筑施工类国企占市属国企的40%,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同质化竞争严重等现象仍较为普遍;民营经济方面,还存在总量少、规模小、层次低等问题;社会治理方面,人口众多,信访压力突出……这些,都是强市建设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必须尽快改、彻底改。
困难越大、矛盾越多,越需要埋头苦干,越需要改革攻坚。爬坡过坎,全靠改革发力。全面深化改革,是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一招,也是持续巩固我市“一强”地位的必要手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新机遇,谁看得准、行动快、改得好,谁就能创造出体制优势,谁就能赢得战略主动,谁就能实现率先发展。对于有着175万人口的滕州来说,唯有通过深化改革,消除内在障碍、增强内生动力、激发市场活力,才能有效推动高质量发展,赢得发展的先机、竞争的主动。
改革越到深处,越要担当作为、蹄疾步稳。我们要强化问题导向,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抓紧抓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断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市场竞争力。抓经济就是抓民营经济,抓企业就是抓民营企业。要坚持从制度入手,围绕政策保障、涉企服务、维权保护等方面,大胆尝试、大胆突破,切实以制度机制大创新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要高度重视信访工作,正确认识群众意见中暴露的工作不足,把信访问题作为切入点,通过新思路、新办法、新机制,切实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改革就是要敢于摸着石头过河,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在创新发展的大潮中,迟疑徘徊没有出路,唯有勇立潮头才能奔涌向更开阔的未来。我们必须要先行先试,大力发扬首创精神,学各地之长、创我市之新,不断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多出亮点、多出典型、多出经验,为高质量推进现代化强市建设提供强力支撑和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