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几位老哥们见面,总拉着手,有说不完的话。说真的,原来在学校时各忙各的,闲聊拉呱的时间不多。
赵老师两口子到了北京,帮着儿子带孙子,每天都过得很充实,我们时常通通电话,互报个平安;王老师闺女家的孩子由亲家看护,落得清闲,上起了老年大学,书法、二胡、健身等等,学得津津有味;李校长退而不休,发挥余热,为学校50周年校庆做着准备,比上班时还忙乎;张老师和年轻时一样,永不服输,60多岁的人了,居然拿到了驾照——夕阳不是一天的终点,而是预示着明日的到来,让我们放下疲惫的身子,休养生息,从而精力旺盛地迎接明日的挑战。
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歇脚的,它只是让人们的脚放上一两秒,以便让另一只脚往上蹬。就像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就像摩西奶奶,人生的辉煌从八十多才开始。追求诗和远方,任何时候都不晚。成功没有捷径,都靠一点一滴积累。是的,年纪大了,反应慢了,体力不济了,记忆力减退了,学习能力有所下降,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爱好,有了理想,有了挤出来的时间,就会激发学习的动力,弥补年龄劣势,从而老而弥坚,不坠青云之志。
做了,不一定成功;而不做,注定永不会成功。余晖仍暖。虽然我已经退休了,无法取得李希贵、李镇西等教育大家那样的成就,但是我可以不断追随他们的身影,做一名脚踏实地、耕耘不辍的农夫,在自己的百草园里读好书,写好文。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几乎每一段时光都凝结着一段难忘的心曲。读书最可贵的是终生坚持,无论处于哪个年龄段读书都不算迟。
天道酬勤。于是,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不断地读书,不停做笔记,无论多忙每天都坚持阅读不少于一万字;于是,我不断总结思考,把自己工作的经验教训,系统地总结梳理,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诉诸笔端,把自己读书心得感悟记录下来,每天写博客不少于一千字,每周投稿不少于两篇;我忙忙碌碌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倾囊相授,提掖青年教师,让其尽快成长。因为读书、写作、评课、指导,不遗余力发挥余热,精神的世界就不再荒凉,孤寂的心灵就不再彷徨。
人的潜能是可以挖掘的,当你说太晚了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它可能是你退却的借口,没有谁能阻止你成功,除了你自己。有一幅这样的海报,让我感动而振奋,海报上分别画着一个蚕茧、一条毛毛虫和一只美丽的蝴蝶,底下则是一行文字,写道:选择你想要的,同样是一生,你愿意当哪一种?一条虫?一个茧?还是飞上枝头的蝴蝶?只要你想到,就能做到!只要开始,什么时候都不晚!
是的,每个人都会老,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老法。有些人向天命低头,默默老去;有些人却截然相反,他们非但没有向岁月低头,反而在生活的“风吹雨打”中活出了自我,活出了精彩。“老了”不是退却的借口。正所谓,阳光在心,所见皆是光明。
夕阳不是一天的终点。成功,从来不是年轻人的专属品!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