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文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11月11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以数字技术
开启古老文明历史记忆

  罗鑫

  

  飞舞的砖石一块块砌成高台,色彩绚丽的琉璃构件自动归位……作为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对话会的配套线上交互展览之一,“北京海淀三山五园”数字展日前正式上线。

  “作为三山五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圆明园古迹在历史中遭到毁坏。历时十余年,数百位研究人员,通过研究上万件历史档案、复原设计图纸、数字建筑建模,从而实现圆明园的数字复原。”清华大学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院长贺艳说。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考古出土或辗转传世的国有文物共有1.08亿件(套)。这些文物历经岁月洗礼后,有些已经是满目疮痍,亟须保护修复延续生命。

  “数字化是让这些文物得到‘重生’的重要方式之一,经过科学认知和人文求证,文物古迹在数字科技的保护、利用和阐释下变得鲜活灵动起来。”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秘书处主任燕海鸣说。

  近年来,中国文物保护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文物科技理念、技术、方法取得突破性进展,数字沉浸展、线上VR展等屡见不鲜,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

  正在中华世纪坛展出的“遇见古埃及 黄金木乃伊”展览国庆假期吸引不少游客。来自英国曼彻斯特博物馆的策展人认为,中方主办方运用了纪录片投影、互动触摸屏等数字新媒体手段,增加了展览的丰富性和完整性。

  在木乃伊“CT扫描展示屏”前,观众只需轻点触摸屏,就能了解木乃伊的考古细节,从而初步推断木乃伊的性别、高矮胖瘦等信息。

  时隔近20年后,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联合北京大学等多家单位,对北京“城之源”琉璃河遗址开展新的考古工作。“此次考古工作,我们运用了更多科技手段和多学科合作方式。”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博士尹达说,“口径不足一毫米的玉器经过工作人员操作鼠标,就可以翻动360度,将玉器内部的纹饰看得一清二楚。”

  位于北京中轴线北端的鼓楼,过去是古代城市的报时台。如今建筑经过腾退后,将布置数字技术展览,讲述它作为报时建筑的历史故事,回溯中轴线的历史记忆,向海内外讲述中国首都中轴线的变迁故事。

  “通过观赏、体验、互动的展示方式,融知识性、科技性、互动性为一体,使观众在有限的文物建筑空间中,最大限度感受鼓楼魅力。”贺艳说。

  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顾莹认为,数字技术就像一把钥匙,开启古老文明的历史记忆,搭建起现代与过去的桥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和尊重。

  国际博物馆协会2020年发布的报告显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加速了文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当全球博物馆大面积关门停业,线上的数字体验却成为人们与文物互动的重要方式。

  今年9月,在2021中国-希腊文化和旅游年开幕之际,“平行时空——在希腊遇见兵马俑”线上展览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官网和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同步上线。展览聚焦中国兵马俑和希腊著名雕塑的文明对话、科技保护,为观众呈现了200亿像素的全景漫游、兵马俑彩绘虚拟复原、保护实验室深度解读等交互内容。

  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表示,即将印发的《“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强调要加强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特别要发展科技测年、DNA研究、有机残留物分析、大数据等方法手段,提高考古现场保护、信息提取、综合分析和研究应用的水平。 (新华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综合
   第4版:城事
   第5版:天下
   第6版:文体
   第7版:荆泉
   第8版:公益广告
中国以数字技术
只要上场 就会全力以赴
小萨马兰奇:北京冬奥会正在兑现碳中和承诺
黄仁杰夺得2021全国国象新人王赛冠军
上海豪取七连胜 宁波吞十一连败
滕州日报文体6中国以数字技术 2021-11-11 2 2021年11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