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研学活动。
一大早,同学们便兴奋地聚在一起,讨论着这两天的研学之旅会有哪些精彩。伴随着欢声笑语,经过半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了目的地——行知教育实践研学基地。
首先,我们来到了第一站:了解“一米菜园”种植。
基地的老师为我们讲解了“一米菜园”的科研价值和实验案例,并进行了总结。通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了解到了一种新的园艺方法,用地少,收成多。“一米菜园”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有将近40年的历史了,是土木工程师梅尔发明创造的。他发现传统的单行种植难以管理,且浪费时间、土地和投入,经多次实验,他终于发明了1米×1米的种植空间,并改良了土壤,才有了现在的“一米菜园”。
老师讲解完制作步骤后,我们就开始分小组实践。经过我们的合作学习讨论后,每个人都做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型“一米菜园”。
同学们的“一米菜园”里种满了芹菜、菠菜、生菜、香菜。大家体会到了这种新型园艺方法的先进性,期待着未来收获满满。
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午餐时间就到了。基地的老师们为同学们准备了丰富的午餐。尽管天气寒冷,同学们的热情却温暖了周围的一切。大家边吃边聊,忘记了寒冷,忘记了疲惫。
第二站:了解缝纫机。
基地里的老师为我们讲解了缝纫机的构造和用法。很多同学都没有见过缝纫机,更别提使用了。这回算是开了眼界。我们的任务是用缝纫机制作笔袋。
同学们都是第一次用缝纫机制作笔袋。老师一步步、一点点地教给我们方法和技巧。在缝纫过程中,同学们互帮互助。女同学心灵手巧,一学就会。同学们带着挑战的决心,完成了这项任务。看着大家展示着自己亲手缝纫的笔袋,我们的成就感满满的。
第三站:了解船模。
关于船模,我们了解得很少。老师为我们讲解了船模的相关知识,让我们对船模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有了一个深层了解。随后,便是惊险刺激的船模遥控比赛,同学们可认真了,生怕自己的船掉了队。
第四站:参观航空模拟器。
老师给我们讲解了航空模拟器的发展史,让我们对航空产生了兴趣。我们用电脑模拟了航空飞行的过程,感觉十分惊险有趣。身为小学生,我们对一切事物都抱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
第五站:制作陶器。
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如何制作陶器的过程,还有陶器的起源和发展。同学们对陶器文化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在制作陶器的过程中,同学们不顾弄得一身泥巴,真切体验了一把制作陶器的快乐。
最后一站:学习做豆沙酥饼。
最让同学们感觉兴奋的,就是这个项目了。一些平时不做家务的同学,面对着面粉,束手无策,但正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合作就能成功。虽然我们弄得满身面粉,还是通过了重重关卡,制作出了豆沙酥饼。自己动手做的感觉就是不一样,我们既品尝了酥饼的美味,又尝到了劳动、合作的快乐,更懂得了“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应该珍惜一切。
不怕尝试才知其精彩,不怕探索才知其快乐。通过本次研学活动,我们学会了什么是勇敢、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团队,还认识到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更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相互信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了我们的综合素养。
(指导老师 殷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