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17日电 《“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17日对外公布,力争到2025年,中小企业整体发展质量稳步提高,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并且围绕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一系列部署。“十四五”时期,中小企业将获得哪些帮扶?工信部有关司局负责人对此进行解读。
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要以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发展环境”三个领域,聚焦“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加强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保护”两个重点,紧盯“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一个目标。
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说,规划将“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作为总目标,提出的“规模以上小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年均增长10%以上,专利申请数年均增长10%以上,有效发明专利数年均增长15%以上”等一系列具体目标,是对这个总目标的细化。
围绕创新,规划作出一系列部署,包括聚焦细分领域补短板、锻长板,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加速产学研协同、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等。这些措施的推进也将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和品质提升。
梁志峰认为,规划指出了“十四五”中小企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对于进一步增强中小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提供有力支撑。
当前,中小企业面临运行成本高、融资难融资贵等困难。聚焦突出问题,规划明确了7项任务和9大工程,形成由宏观到具体的扶持链条。
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为例,规划围绕提高融资可得性,深入实施“中小企业融资促进工程”。
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副局长王海林说,这包括提高间接融资供给质量、促进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加强融资配套体系建设四方面。
规划总结吸收了过去几年行之有效的金融政策、产品与服务并加以提升,同时进一步鼓励创新金融服务。
比如,针对中小企业发展呈现出创新化、专业化、数字化、绿色化等特征,规划提出“依法合规发展绿色金融,创新基于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等环境权益的金融产品”等。
规划突出对中小企业权益的保护,并将“加强合法权益保护”和“中小企业合法权益维护工程”作为主要任务与重点工程之一。
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副局长王岩琴说,“十四五”期间,将从防止和化解拖欠款项、知识产权保护、维权救济机制、提高中小企业合规和维权意识及能力等多个方面加强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