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磊 史腾飞 报道
本报讯 十四五开局之年,市交通运输局紧紧围绕“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和现代化强市建设,实干担当,攻坚克难,全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实现了质的跃升。
着力强基固本,项目建设有速度。京台高速改扩建工程顺利通车,主线段累计完成投资47.1亿元,于9月29日通车运营,新北出口收费站于10月22日正式启用。新北出口连接线项目加快推进,龙岭路基本完成;滕龙路主线已完成,部分路段正加紧铺设排污管网,年内全线通车;大同北路北延工程已建成通车。临滕高速全面启动,临勘测定界、评估调查等工作已完成,土地组卷等工作正有序开展。省道321枣梁线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段改建工程稳步实施,项目已纳入山东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规划重点项目库,工可报告通过省交通厅专家审查,设计单位正根据专家审查意见进行修改。“四好农村路”实现提质增效,累计投资5.45亿元,完成驳官线、郭马线、韩休线、冯木线等县乡路改造提升,实现了将全市所有县乡路整修一遍的目标。同时,围绕枣庄市交通强国“四好农村路”建设试点市和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试点市创建任务,以34公里莲青山美丽农村路示范样板区、16公里古薛河北辛文化旅游路为突破口,沿袭“农村公路+党建示范+乡村旅游+生态产业”的思路,实施了“美丽农村路”建设。此外,为深化农村公路管养,构建了分工负责、高效协同的“路长制”管理新机制,全面落实县、镇、村“三级”路长在农村公路养护、路域环境整治等方面的责任。
聚焦民生福祉,服务保障有温度。抢抓全省“客货邮融合发展试点县”创建机遇,统筹推进农村客运、货运、邮政、快递、农资等行业融合发展。累计开通各类公交线路75条、运营总里程1952公里,实现了行政村(居)2公里以内公交线路全覆盖。抓紧推动BRT薛城换乘中心前期工作,计划2022年1月正式启动建设。建设滕州市智慧物流园区,打造形成4条交邮合作线路、2条交快合作线路,在5条主要公交线路和20条辅助公交线路开通托运服务,覆盖沿线10个镇街村,形成2个市级分拨中心、17处镇级配送站、136处乡镇村级物流点及千余处村级物流服务网点共同组成的市、镇、村三级物流网络,乡镇物流通达率达100%。同时,加快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已累计淘汰3824辆,完成率108.24%,发放补贴资金3405.9万。
突出精管善治,行业监管有强度。运输管理扎实有效。检查各类运输企业472家次,发现整治隐患1205处,对整改落实不力的约谈19家次;严格落实“一超四罚”,接收、处理超限运输车辆抄报329件,通知预警企业25家,责令停业整顿货运企业37家,吊销车辆营运证10件。交通执法严格规范。检查各类运输车辆1.97万辆次,查处违章车辆839辆次;检测超限超载车辆2587辆次,监督卸载货物4.65万吨;配合交警、综合执法部门查扣电动三、四轮车3600辆次。建成了超限检测站港湾式引导设施系统,推进5处重点国省道路段非现场执法设施建设。专项整治成效明显。交通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梳理各类问题3个,制定整改措施5条,整改率达到100%;对标开展“亲情服务、文明执法,争当标兵、向我看齐”活动,执法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坚持靶向发力,责任落实有力度。全面落实行业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对系统干部职工及全市重点运输企业近300人进行了安全生产培训;结合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大排查大整治行动,联合第三方机构开展明查暗访5次,对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和事故隐患跟踪督办、限期整改。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突出“两客一危”、城市公共交通等重点领域,开展安全生产“三年行动攻坚年”“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强化源头管理,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常态化开展打非治违和超限超载治理行动,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完善应急预案及制度体系建设,开展了30次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应急演练,内容涵盖应急处置和逃生、自救、疏散等方面,提高了防灾、减灾、抗灾和救灾能力。严格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督促3个留验站严格体温检测和行程码、健康码核查。做好境外来滕人员接返工作,累计办理境外入滕接返包车977部,接返境外返滕人员1190人。严格执行场站、交通工具通风消毒和戴口罩等常态化防护措施,严防疫情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