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卉 报道
有一座城,有着传承7500年的“北辛文化”,科圣墨子、“百工祖师”鲁班、“造车鼻祖”奚仲等历史名人辈出,用古老的历史诉说着城市的底蕴和风华。
有一座城,巍巍龙山风景如画,潺潺荆河穿城而过,万亩红荷秀美壮观,绿在城中,城在景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城市风貌,令人有置身诗画间的错觉。
有一座城,滕州博物馆开门迎客,滕州书展盛况空前,滕州成功创建首批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市、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跻身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让这里更加名声大噪。
这里是滕州,人人都梦想抵达的诗和远方。
五年来,滕州市按照微湖“水慢城”定位和“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要求,充分发挥文旅融合新优势,持续释放大众文化和旅游消费需求,构建了文旅融合“大格局”,焕发了疫情防控常态下文旅产业的勃勃生机,谱写了我市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市文化和旅游局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滕州市六举措推动文物保护利用创新路》获原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批示肯定。
公共文化服务
点亮市民美好生活
周末到博物馆去看展,已成为越来越多滕州市民的一种生活休闲方式。“这两年由于疫情,我们没有带孩子出门旅行。新开放的博物馆已成为了兼具颜值和内涵的打卡地,不仅可以看文物,还可以打卡拍照,学习更多的历史知识。”家住龙泉苑小区的市民李洁满意地说。
城市公共服务体系,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文明程度和幸福指数。近年来,全市公共财政对文化投入不断增加,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总投资6.68亿元的公共服务设施综合馆完成主体建设,全市21个镇街、1250个村居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400个村居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升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持续推动“一塔六馆”博物馆集群提档升级,博物馆评估定级实现历史性突破,滕州博物馆、汉画像石馆晋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滕州美术馆(王学仲艺术馆)、墨子研究博物馆(墨子纪念馆、鲁班纪念馆、墨砚馆)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我市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两处国家一级博物馆的县级市,也是全国拥有一二级博物馆数量最多的县级市。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推进,更是让文化春风温暖了滕州。我市还在全省率先开展“乡村文物保护利用进村居”试点工作,完成文化服务中心试点16处,建成村史、民俗馆126家。成功举办四届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五届微山湖湿地红荷节、二届墨子文化节、三届鲁班文化节、五届滕州书展等品牌节会,累计发放惠民消费券375万元,带动消费3700余万元。深入实施“社区文化艺术节”“一村一年一场戏”“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惠民演出等文化惠民工程,累计完成送戏下乡演出6200场。
传承非遗文化
城市焕发新活力
去年12月,在市文化馆举办的非遗名家公益大讲堂活动现场,北辛土陶传承人王剑峰向学生现场讲授土陶制作要点。不一会,一坨软泥,经过一双双小巧手,变成一件件精美的生活容器、艺术摆件,切实让非遗文化植入孩子的心灵。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为了让历史文化焕发新时代魅力,我市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大力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工程。举办非遗讲堂76期,在文化馆建设非遗传习基地,开设非遗工作室,研发陶瓷画等非遗文创产品300余件。
文物保护重点项目成效显著,先后组织实施50项文物保护重点项目,共有文物保护单位75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1处。鲁中南文物保护考古研究中心落户滕州,并入选山东省“十四五”时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储备项目名单。岗上遗址晋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和“2020年度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奖”。西孟庄龙山文化遗址入选中国考古新发现六大考古项目。新发现的母祖山采石场遗址是目前国内发现遗存面积最大、时代最早的商品化采石场遗址,填补了汉代采石手工业研究的空白。北辛遗址、岗上遗址等9项遗址入选“山东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占总量的近10%。薛国故城一期抢救性保护、北辛遗址保护整治等大遗址保护工程顺利完工,龙泉塔、老县衙等31个历史建筑修缮保护工程圆满竣工。文物安全监管水平持续提升,成立了薛国故城前掌大遗址保护管理所,在枣庄市率先组建了首个文物保护巡查队,实现全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巡查全覆盖。
产业升级
文旅融合焕新机
文旅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必要路径,更折射出人民群众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在滕州书展文创展区,一款根据中国传统手工艺榫卯设计而成的积木吸引了一拨又一拨小朋友在此停留。这款产品名叫“巧林榫卯积木”,是一款传承中国古老文化智慧的益智玩具。“特别好玩,也更加环保,比乐高等单纯的正向拼插有更多的变化,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创作能力和专注能力,连我都玩得不亦乐乎。”带孩子前来逛展的市民王延明表示。
在鲁班天工木艺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忙着制作鲁班锁,这个一直被人们当作益智玩具的小物件,如今不仅亮相各大展销会,更成为国礼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巧林榫卯和鲁班天工木艺是我市将文化与旅游相融合,打造我市文化产业新亮点的有力佐证。近年来,我市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结合“6+3”现代产业体系,对我市重点镇街、文旅企业、文旅项目开展剖析式调研,科学绘制产业链图谱。把文创旅游领域“双招双引”作为主阵地、主战场,加强与外地文旅企业的对接联络,充实丰富合作资源库,寻找招商突破口,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全市A级旅游景区发展到22处,旅行社达到18家,星级酒店达到4家,墨子鲁班文创产品及木制品智能制造、红鹦鹉电商直播基地、龙泉文化广场提升改造、北沙河湿地、七星湖湿地、九龙湾湿地等26个重点文旅康养项目顺利完工,微山湖红荷水镇、光大美铭康养温泉小镇、滕阳里龙田茶休闲文旅、龙山生态动物园等23个重点文旅康养项目开工建设。
一路耕耘一路歌。站在新时代的起点,滕州市正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和速度,全力加快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步伐,实现由文化旅游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资源强市迈进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