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汉字更是丰富多彩蕴涵厚重,尤其是词序的改换,意义大不相同。历史上有很多此类有趣的故事,现列举一例,供大家品读。
据传说,清末湘军将领曾国藩与太平军作战,一连几战都被太平军打败了,最后陷入重围。他只好写信向一同作战的清亲王僧格林沁求援。信中有句写道:我军屡战屡败。信写好后他急忙派信使连夜突围把信送给僧格林沁。谁知僧格林沁见信后不但不发兵相救,反而大骂湘军都是饭桶,信使只好灰溜溜地持信而返。
曾国藩大失所望,呆呆地看着那封求援信。突然他计上心来,眉飞色舞,提起笔,刷刷刷用纸将那求援信重抄了一遍,只将其中的“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写好后马上派信使又突围送到僧格林沁处。果然,僧格林沁看后连声赞叹,立即派救兵给湘军解了围。
原来,那亲王僧格林沁非常骄横自大。他率领的蒙古骑兵,是满清王朝的一支劲旅,号称“蒙古铁骑”。他一向看不起曾国藩率领的湘军,第一次见信后,看到“屡战屡败”的字样,认为湘军已经是一败涂地毫无斗志,不可救药了,所以拒不发兵相救。当他第二次见信后,看到湘军“屡败屡战”,连败不馁,十分感动,于是立刻派兵救援。曾国藩巧妙地对调了两个字而搬来了救兵,使湘军在重围中化险为夷。曾国藩这一举措,充分显示了他过人的智慧,两个字的调换使僧格林沁的前后态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个小故事反映了汉语里一种常见现象,即由于词序的变更,使表达的意义或感情色彩发生变化。汉语的奇妙,真让人赞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