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铮 报道
本报讯 自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我市抢抓改革试点机遇,着力深化改革,针对团的工作力量薄弱这一难题,从“选、管、评”三个方面发力,有效破解基层“缺人员”之困,探索形成党团联合全链条培育干部新局面。
团市委多渠道选优配强“专兼挂”干部队伍,确保挂、兼职团干部不仅“选得多”,更能“用得好”。畅通西部计划志愿者、青少年事务社工入职渠道,激活团干部来源多样化的“一池清水”。优化镇街团干部队伍结构,从滕州籍大学生、乡村好青年等优秀青年中公开选拔镇街团(工)委兼职副书记75名,创新打造了“1+2+N”模式,配强镇街团(工)委工作力量。
我市严格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意见》,团干部实行双重管理,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团干部任期工作目标管理的实施意见》,实施分类分层管理,完善“3张履职清单+x个服务项目”任期目标管理制度,建立任期承诺、实绩考评、选拔任用、结果运用机制。采取“半年小结、年度考核”方式和“团内述评+党政反馈”的考评体系,对团干部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考核评价,评价结果与绩效考核、评先树优、选拔任用挂钩。强化党建带团建工作成效,将团建、队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部署和年度考核。建立党建带团建重点内容巡察工作清单,党建带团建、队建工作纳入市委巡察监督内容,并在巡察工作中予以运用,提升各级党委对共青团工作的重视程度,让团干部在大考中不断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