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桥曾说,“天下青山都是一簇簇乱叠起来的,整齐了反而减了妩媚。”所谓的“乱叠”,当然不是指那些整整齐齐为“藏书”而集合在一起的书籍,而是一本一本读过、用过,经过了几十年乃至一辈子或几代人的阅读和积攒而集藏起来的“蓬蓬茸茸”的书本。
我是没有专门的书屋的,陈列在书架上的书籍,多半是新书。这些书籍有零星购买的,有整批购进的,还有一些是从网上买来的。这些新书多半都印刷精美,特别是大部头的书如《二十五史》《巴黎评论》等,占了一排书架,看起来十分壮观。但这些藏书中最珍贵的却不是新书而是旧籍。我将旧书囫囵地“乱叠”在屋子的每个角落,一伸手就能掂起一本来。一种特有的旧书的芳香,便会隐隐地扩散出来,充满整个屋子。
提起旧书,心中便感到一阵伤痛。在老家故居中最使我怀念的便是那几架旧书。记得初懂事理时,每逢暑天便要晒一次书。在院子里,临时搭起木板架子,将旧书搬出来晾晒。那时候便可以自由地翻阅书中的插图,兴味十足地向大人们探问插图中的故事。稍大能自己阅读时,便持续将旧书都翻了个遍。记得有一年冬天,我在院子角落里偷读《三国演义》,而将双脚都冻坏了。挥别家乡后我最担心的便是家中的那些旧书。等到定居异乡,我立刻回去查询旧书的命运,结果正如我不幸的预料,旧书已被尽数当废纸卖掉,甚至连老家祖屋也摇摇欲坠了。
眼前我“乱叠”的这些线装书,都谈不上什么珍本。有许多是从古籍书店里买来的新印的。也有托友人自书摊上以高价购得的真正的旧书、旧字帖。有一部我收到后一打开书函几乎要化作飞灰了,只好用塑料封套套起来,置在书架上,只能陈列,不可翻阅。但仍有一些是纸质完好的,可以在闲暇时翻一翻,这些书一打开便有一股古典的墨香与书香透出来,更加深了古诗文的韵味。我也买过一些旧的英语书,这些书的印刷都十分考究,插图的印制十分精致,是一种艺术品,时下的书籍印刷都赶不上。
旧书不同于古迹,看古迹可以发思古的幽情,缅怀以往的陈迹。但旧书除了可以与古人谈心外,它本身还蕴藏着古典的纸香和墨香,以及在字里行间可以隐约找到遗墨与心得,和一般的前人翻阅手迹;在书眉书页上更可以读到前人的墨迹,便更觉珍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