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曾国藩,在中国近代史上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被称为“治世之能人,中兴之名臣”,他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儒家精神世界最后一位精神偶像。出身平平,却成就如此功业,究竟有何过人之处?他一个乡下的穷小子勤学苦读考进翰林院。在已过不惑之年时,救黎民于水火,扶大厦于将倾。他留下的家书,是曾氏子孙为人行事的重要指路明灯。
与大家分享的这本《曾国藩传》是张宏杰所著的版本。莫言评价张宏杰:他以冷静细致的笔法,把人性的复杂、深奥、奇特、匪夷所思、出人意料而又情理之中表达得淋漓尽致,原本熟悉的历史事实在他笔下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新鲜而又迷人。
全书一共四卷十七章,379页,按曾国藩一生中几个重要的节点分卷,把曾国藩一生的持续奋斗一一讲述,不仅引用了曾国藩与友人家人的书信,同一事件还附上多个当时期亲历者留下的文字,真正从正面和侧面对曾国藩这个人物进行解读。
读来才知,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大清中兴第一名臣,并不是生来就是圣贤,而是通过自律、修心、自我管理,才从一个笨拙、憨直、资质平庸的人,靠着一股倔劲儿,靠着一生极致的自律,一生持续读书学习,日日自省,脱胎换骨,最终成为大清王朝的最后领航人和儒家文化的最后一个偶像。在这本书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曾国藩和普通人无异的诸多毛病:天资平庸、刚愎自用。低谷时自卑焦虑,得意时目中无人。每个人都能从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这也是我们需要读《曾国藩传》的意义。也正因如此,他的进阶之路才更具现实借鉴价值。
他的一生做了三件大事:建立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师夷长技,兴起洋务运动;为国家培养人才(李鸿章是他的学生)。在清末腐烂不堪的政权之下,毫无私心尽心勉力救国多次。天津教案,他明知道接手之后对自己的名声会大损,为了国家为了大局,他还是义无反顾地接下了这个烫手的山芋,最终也导致了他晚年处境艰难。明明他可以功成身退,但他却没有。读完之后,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曾国藩影响着那么多人。书中前期的曾国藩就像我们每个普通人一样资质平平,但最后他却达到了我们很多人都没有达到的高度。我想这可能是其中一个原因吧。用作者的话说,曾国藩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人的意志力所能达到的高度,同时,也证明了一个人意志力的局限。他无望地努力在人类精神征途上,树起了一座令人不得不肃然起敬的丰碑。曾国藩以他的“钝拙”“儒缓”“才亦太缺”,“在风雨飘摇的末世做一次告别演出式的呈现,绚烂而又凄婉”。无怪乎毛主席这么称赞他:“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曾国藩的修身过程之于后人的最大意义是他以自己的实践证明,一个资质非常平庸的人,如果实心实意地进行自我完善,通过陶冶变化,可以成为超人。他的胸襟可以扩展十倍,他的见识可以高明十倍,他的气质可以纯洁十倍,再愚钝的人也会变得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也许我们做不到超人的程度,但一定能成为一个比之前更好的自己。三言两语不足以体现他的博大胸怀与儒学精神。如果这段时间,你觉得过得很辛苦,如果对自己的成长感到困惑,如果你不知道为什么要读书,我想,这本书真的可以读一读。
吴林霖,滕州市政协常委,市中心人民医院医教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