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星 赵燕 刘华 报道
本报讯 “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指出,“人民政协要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民生改善作为重要着力点,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抓住民生领域实际问题做好工作,协助党和政府增进人民福祉”。
“党政关注、群众关心就是政协选题的重点。”新一届市政协与市委、市政府联合制订协商计划,确定了“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化解义务教育大班额”“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城市精细长效化管理”等调研视察课题。在“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调研中,为了解真实、全面情况,市政协除邀请医保、社保、财政等部门负责人和专家深入讨论外,还及时优化调研方案,提升协商效果。因选题精准,符合人民群众的关心期待,群众非常支持,认为“政协调研接地气、惠民生”,委员们也提出了“推动三医联动、提升基层服务承载力、促进公共卫生系统与临床医疗系统有效融合”等好建议。今年以来,滕州政协通过健全完善专委会联系界别、界别委员全员参加专委会活动制度等体制机制,促进了履职触角向改善民生领域的深处实处延伸。
强制度支撑,打造“专委会+界别+委员”格局。出台《关于建立专委会联系界别委员制度的实施意见》,制定《各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配足配强了新一届专委会班子,将全体委员按26个界别分成19个界别活动组,由8个专委会对口联系,围绕百姓需求、社会期待常态化开展工作。基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问题,市政协农业农村委员会组织农业部门和农业界委员深入种植合作社,与当地种植户面对面开展“葡萄架下话富民果业”的协商议事活动,为发展庭院果树种植、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为提升市民精神文明程度、树牢文化自信心,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组织文化艺术界和新闻出版界委员就“文物保护”的议题,采用“委员+专家学者+群众+N”的协商议事模式,召开了协商议事恳谈会,收到了良好效果。(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强数字赋能,建立“小切口+微协商+大民生”机制。在委员协商议事厅建立社情民意信息智慧收集站,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广泛捕捉百姓关切点,为委员关注琐事小事、推动问题解决搭建了快捷平台。今年,市政协平台已收集社情民意信息111篇,向枣庄及以上平台报送48篇,其中,《关于建设育儿友好型社会的建议》等3篇被省政协采用,《建议放宽港澳台配偶在大陆申领居住证的条件》被全国政协采用,数量和质量实现大提升。秉承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治理、维护稳定的理念,安排专人对社情民意信息进行筛查和分流,及时推送相关部门职能办理,适时开展短平快的微协商,推动问题尽早发现、尽早梳理、尽早解决。了解到木石镇辖区搬迁村居的烦忧,木石镇政协委员联络室召集委员、村党组织负责人、村民代表,针对集体资产分配难题进行了协商,协商成果得到搬迁村居群众的一致认可。因东城名景居民反映文体生活匮乏,委员们走进辖区,帮助居民走出“小家庭”融入社区“大家庭”,营造健康、文明、向上的文化氛围,让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强委员优势,彰显“表率+引领+辐射”作用。积极号召广大委员服务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等中心工作。疫情期间,市政协及时发出《同舟共济 防控疫情》倡议书,各界委员受到感召,快速投身防疫一线,捐款捐物达100余万元。“疫”线的“隐形战士”马凯,校园“守门人”刘端海,交通“保障员”刘明等人的先进事迹在《联合日报》《人民政协报》等媒体刊出报道。市政协组织开展全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视察,深入社区小巷,详细了解情况,提出意见建议30余条。广大委员立足本职工作、发挥优势作用,广泛参与村镇绿化美化行动、组织形式多样文体活动,推动城市品质提升,促进文明行为养成,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强服务引领,释放“主席+企业家委员+民营经济”效能。年初制定了《关于开展“主席联系服务民营企业家委员”活动的实施意见》,市政协主席、副主席、党组成员、秘书长共联系42家民营企业,围绕民营企业产业转型、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重点难点问题,深入企业组织开展现场调研、走访座谈、征求意见等活动,目前已经开展入企业走访活动20余次,提出意见建议40余条,为优化营商环境贡献了政协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