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司增会 报道
本报讯 今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立足建设“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将代表工作与监督、决定等重点工作深度融合,着力构建优化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机制,精心打磨代表建议办理各环节,搭建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线下线上平台,激发代表履职活力,更好地凝聚全体代表的智慧和力量。
优化“双向”机制。市人大常委会持续扩大人大代表对常委会工作的参与度,常态化推进“请上来”与“走下去”。先后邀请200余名人大代表列席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活动,代表列席会议、活动座谈发言所提意见建议单独记录,转有关部门办理。提升深化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联系基层选民“双联”工作,代表收集选民意见建议530余条,常委会梳理形成65项意见建议转“一府一委两院”办理。
打磨五个环节。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做细做实代表建议办理各环节,推动政府及其承办部门落实代表“金点子”,以“小切口”改进工作、完善决策、健全机制。探索形成“提、交、办、督、评”五步工作模式,实现了高质量建议、无缝隙交转、多部门协同、分重点督查、全方位评议。市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人大代表提出的131件建议,现已全部办理完毕,并逐一答复了代表本人,代表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到100%,已解决或基本解决的占82.6%,有效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建设两个平台。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搭建代表履职线下、线上两个平台,畅通代表与选民、代表与市人大常委会的互通互联渠道。以推进代表进网络、履职到基层“两个全覆盖”为抓手,市、镇街、社区(村居)“三级联动”,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中心建设,打造代表联系服务群众的主阵地。目前,我市已建立起“1+23+N+X”的基层实践中心网络格局。在市级层面建设基层实践中心1个,在镇街和市直机关、工信代表小组设立基层实践中心23个,镇街基层实践中心向社区、园区、重要场所等延伸设立代表联络站(点)262个,依托人大代表专业优势,在村居、学校、企业等代表工作场地设立代表工作室、基层实践基地19个,形成了以“家”为中心、“站(点)”为延伸、“室”为补充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中心网络体系。全市2100多名各级人大代表就近就便进中心活动,为代表履职前沿化、作用发挥常态化搭建了良好平台。结合“智慧人大”建设,建成并投入运行“滕州市人大代表履职服务平台”,实现人大代表履职、工作学习、议案建议办理、联络选民“一网通办”,填补了线下延伸不到的领域,线上线下有机融合,使代表履职驶入“互联网+”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