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晗 报道
本报讯 近日,多个“囤药清单”“新冠吃药顺序图”在网上广泛流传,不少市民购买了连花清瘟颗粒、清感颗粒、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那么,当前是否需要紧急存储一些药品呢?对此,市中医医院医务人员提醒广大市民,不要听信谣言,盲目跟风,一般家庭可适当储备一些解热镇痛的日常药物,但盲目囤药不可取,过多过量的储备药物容易造成浪费。
“戴口罩、保持手卫生,对于防控呼吸道传染病都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对于预防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首先要做好个人防护。如果家中有老人、孩子,可以适当备些退烧药和抗病毒的中成药。”市中医医院感染管理科科长杜厚倩说。她表示,每个人体质不同,该吃的药也不完全相同,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具体病情进行分析,切记不能自行盲目用药。如果出现发烧(体温大于38.5℃)、咳嗽等不适症状,应尽快去发热门诊就医;如果家中有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老年患者,在选择感冒药、解热镇痛药物时应慎重用药,建议先咨询医生,最好遵医嘱用药;特别是有肝肾功能异常或胃肠道疾病的人群更应谨慎用药。
药物有保质期,存储有一定的条件要求,药物长期存放容易过期,造成浪费。杜厚倩建议大家科学合理按需购药。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准备一些退烧药、感冒药,如果身体不适症状不能及时缓解,要及时就医诊治。针对冬季疾病的发病特点,家庭药箱里可以备一些常用药品,比如感冒药、咳嗽药、退烧药等,但不能盲目囤药、跟风抢药,甚至随意吃“预防药”。
在此,杜厚倩提醒广大市民,感冒药、咳嗽药等是用来治疗疾病的药物,不能作为预防用药。“是药三分毒”,如果没有疾病而服药,会打破人体机能原来的平衡,增加肝脏、脾胃负担,有损身体健康。老年人、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用药切记“谨遵医嘱”,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此外,做好自我防护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手段,市民出行应注意保暖、佩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做个人健康的“第一责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