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林昊 报道
本报讯 食品药品安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去年以来,我市深化食安、农安、公安“三安联动”机制,加强行刑衔接和信息共享,坚决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合力严守食品药品安全底线。去年全年,我市累计出动执法人员63200余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业户31600余家次,抽检食品、婴幼儿配方奶粉5200余批次,处理一般程序案件160余件,罚没款290余万元。
我市将“一个健全、四个紧盯”贯彻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始终,健全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优化调整市镇两级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设立市教体局、市公安局等6个市食药安办副主任单位和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食品安全源头治理等4个食品安全专项协作小组。将“守牢食品药品安全底线”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食品安全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和惠民实事清单,从制度和工作上压实市镇两级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在镇街设立21个相应工作机构和24个基层监管所,聘请219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将村居、社区1164名食品安全协管员纳入监管网格,实现食品安全工作监管全覆盖。紧盯生产环节抓源头管控,对326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培训考核,实现网上监督抽考覆盖率、成绩合格率、食品安全自查率三个100%;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环境、生产工艺、产品质量等六个方面的管理,确保源头上不出问题;全面落实“亮标承诺、对标生产、核标出厂”三标治理工作,紧盯流通环节抓规范提质,围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校园周边“五毛食品”、“三高食品”、食品网络虚假宣传、网络订餐、一老一少等“五项重点”,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先后检查农村食品生产经营单位8500余家次,特殊食品经营单位1000余家,张贴“三高”警示标语2000余份。紧盯餐饮环节抓重点突破,对387家学校幼儿园食堂、12家养老机构食堂、5家建筑工地食堂、1家高速公路服务区实施重点监管,对156家存在问题的入网餐饮单位进行责令整改。持续开展“清洁厨房”行动和“寻找笑脸就餐”活动,全市明厨亮灶餐饮单位达到1655家,其中学校食堂明厨亮灶率达到100%,规模以上餐饮单位明厨亮灶率达到80%以上。
在药品安全监管方面,我市深入开展药品零售使用单位日常监督检查、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单位监督检查、药品专项整治行动、药品监督抽检等工作,出动执法人员7200余人次,检查疾控机构2家次,接种单位60家次,药品经营使用单位2300余家次,医疗机构1200余家次,进行药品抽检95批次,出具责令整改通知书61份,实现了药品经营使用单位监督检查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