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宁1月15日电 日前,《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印发,方案共遴选出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含正式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总面积约110万平方千米。方案还确定了国家公园建设的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创建设立、主要任务和实施保障等主要内容,并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
新年伊始,世界自然基金会和深圳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再次助力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发展,为生态管护员捐赠40套巡护监测设备。
千山堆绣,百川织锦。作为中国首批、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向世人呈现出一幅碧草连天、生机勃勃的大美画卷。
从2016年3月至今,三江源国家公园经过了5年多的试点探索和1年多的建设实践,在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的前提下,实现了三江源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和民生改善三者的有机统一,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公园的建设与管理之路,成为美丽中国的靓丽名片。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以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在960多万平方千米的广袤大地上,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和建设严格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一步一步将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不仅是三江源,中国的其他国家公园建设也是蹄疾步稳。2022年,中国最大湖泊青海湖已获准进入创建国家公园阶段,计划将于2024年完成各项创建任务,迈入国家公园行列。祁连山国家公园已完成试点任务,计划将于今年正式设园。
青海省林草局局长李晓南说,包括三江源、祁连山、青海湖以及拟建的昆仑山国家公园,全部建成后,仅青海省一个省的国家公园总面积将超过24万平方千米,占到全省面积的三分之一多。
参与度强、普惠面广,是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呈现的一大特点,也是最大亮点之一。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直接涉及28个省份,推动各民族群众共绘国家公园美丽画卷,共享国家公园带来的生态福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澜沧江源,非政府组织“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与牧民合作社一起,为当地居民提供免费导游、漂流培训,组织牧民提供雪豹观察、澜沧江漂流等服务,保护好生态的同时,牧民收入大幅提高。
清华大学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杨锐表示,中国正在建设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中国国家公园的最大亮点,中国完全有可能走出一条自己的国家公园治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