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
《三体》电视剧在高潮中收官,豆瓣8.4分。当科学家看《三体》的时候,他们会带着怎样的眼光看?会想哪些问题?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科普作家王元卓说,他对《三体》最初的印象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从一个科幻爱好者的角度来讲,他之前看过像《地球大炮》《球状闪电》等作品。“整个《三体》的故事延续了大刘老师(三体迷对刘慈欣的昵称)非常大的脑洞,而三部曲展现了一个很宏大的世界观,里面很多设定都很巧妙,而且随着后面剧情逐渐向宇宙延伸,已不是以十年百年来计时了,甚至可能是千万年,脑洞是无限大的”。
另一方面,王元卓看到,《三体》创作的一个特点是“扎根在我们现实生活中”。
《三体》中诸多脑洞大开的设定,令无数读者深感着迷。在王元卓看来,2006年刘慈欣写《三体》时的很多设定,都仿佛是对科技发展的一个预示,后来都往前进了一步。他指出,《三体》书中很多故事设定都是有科技基础的,和科学规律、自然现象相吻合。我很佩服刘慈欣的博学,以及对多学科融会贯通的能力。
科技想象对现实可以有指导意义,这显然是一部科幻作品最大的魅力。
平时作为一名观影者,王元卓的心态是不会要求科幻电影一定具有多么硬核的科学知识,但是他“希望看到科幻电影中没有错误的设定,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要尽量准确一些。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科研工作者给像《三体》这样的剧集做科学顾问的原因。我们希望大家看到的不仅是唯美的画面、震撼的剧情,还能看到它在传播正确的科学知识。”王元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