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就是劝诫人们要好好读书,修身养性。苏轼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鼓励人们通过读书培养高尚的品格和高雅的气质。在当今手机短视频横流、人们越来越浮躁的时代,能坐下来读读书确实需要一定的定力。
每一个热爱读书的人都有自己的精神家园,在这片小小的天地里,关注着古今中外,感受着时代变迁,见证着沧海桑田。与主人公一起欢笑,一起成长,一起经受考验,一起面对抉择,共同经历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承受命运给予的种种坎坷。在书里,可以品味“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情意,感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忧伤,体会“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悲愤,领略“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欣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脱。
合上书本,闭上眼睛,那些书中的人物仿佛就站在你的面前,他们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温度,有个性有担当。你的思想在刹那间与作者交汇,真切感知到作者所要表达的,聆听作者所要诉说的,彼此像等待了千年的知己,尽管跨越时空,却心心相印,惺惺相惜。
不疯魔,不成活,唯有真正的热爱,才可以全身心投入到读书中。如果,你不曾有过,看书时鼻子发酸,泪水慢慢布满眼眶,面前的文字逐渐模糊;如果,你不曾有过,随着眼睛在文字间从左往右滑过,嘴角漾出的笑容逐渐布满整个脸庞;如果,你不曾有过,某个时刻被某个句子击中内心,被震撼得呆若木鸡,久久无法动弹,那么,说明你对书还是爱得太克制。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我们爱书,是因为它就像一个老朋友,可以在不经意间指导着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不同的书籍,宛如不同专业的教授给我们授课,帮助我们放飞心灵、开启智慧,领悟生命的真谛。
历史书籍必然是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目光如炬,炯炯有神,一眼就能看清过去、现在和未来。对于国家而言,历史是现实的根源,只有知道从哪里来、才能明了将往哪里去。通过历史,更清晰地感知朝代治乱兴衰更替,适时地调整方针政策,跳出历史的周期率。对于个人而言,我们所经历的每件事几乎都是“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所以,很多问题我们可以到历史中去寻找答案,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心理学书籍自然是一位成熟的女性,温柔体贴,善解人意,如丝丝细雨滋润人们的心田。时代在变,人性不变。读心理学书籍、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懂得他人。在孩子需要呵护时给予温暖,需要鼓励时给予掌声;在老人需要陪伴时给予关怀,需要回忆时给予倾听;在朋友需要帮助时给予支持,需要认同时给予信任;在我们自己遇到困难挫折时懂得为自己鼓劲加油,成长进步时为自己点赞喝彩。学习心理学不仅能让我们体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进而规范自己的言行,更能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更高目标不懈努力。
哲学书籍应该是一位温润如玉的君子,因洞察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深谙大千世界之变化,而对他人生发出无限的悲悯和宽厚。试着读些哲学书,可以让我们以平和的心境、恬淡的心态面对生活。当你懂得了“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时,你就不会再为得不到他人的理解而困扰;当你懂得了“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时,你就不会再过分计较荣辱得失;当你明白这个世界无时无刻都在变化时,你就能顺势而为、以不变应万变。
文学书籍则像一群可爱的孩子,常常在不经意间给你带来无限惊喜和感动,让你永远充满希望与期待。有时,你忍不住想提前看看结局,看看孩子们长大后的样子,但是,你又怕错过了精彩的过程。最终,你按捺住好奇,一天天陪伴他成长,如同慢慢拉开一幅《清明上河图》的卷轴,享受着这个美好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