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14日电 出国访学被拉拢策反,被金钱诱惑将涉密文件交给“网友”,打着合作旗号却搞暗窃……这些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行为,事关你我!在第八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国家安全机关14日公布了多起典型案例,提醒广大人民群众增强国家安全意识,警惕危害国家安全行为,共同筑牢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固屏障。
警惕“国门”之外的陷阱
如今,中国公民出国学习、工作、旅游越来越方便,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就看准一些人出国后放松戒备心理的时机,设置圈套陷阱,对我国公民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给我国安全和利益带来风险隐患。
赵学军是一名航天领域的科研人员,在赴国外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其航天领域专家的身份被境外间谍情报机关重点关注,进而被拉拢策反。
赵学军是如何一步步陷入对方的圈套?最初,对方只是约他吃饭出游、赠送礼物。随着关系逐渐拉近,对方开始向他询问一些敏感问题,并支付不菲的咨询费。
就在赵学军临近回国前,对方向他亮明了间谍情报机关人员身份,将赵学军策反。
回国后,赵学军利用为其专门配备的U盘和网站接收任务指令和回传情报信息,并在国内多地与该国间谍情报机关人员数次见面,向对方提供了大量涉密资料。
2019年6月,北京市国家安全机关依法对赵学军采取强制措施。2022年8月,人民法院以间谍罪判处赵学军有期徒刑7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20万元。
无论是被蝇头小利诱惑策反,还是别有用心诱骗利用他人,这些为个人私利损害国家利益、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最终也使自己付出了惨痛代价。
网络绝非法外之地
社交网络正影响着人们的现实生活,我们在使用社交网络时,要警惕别有用心之人利用网络技术伪装身份,以“交友”“咨询”“兼职”等名义搜集情报,或以博人眼球的方式造谣生事甚至危害国家安全。
2016年12月,新疆某地一名基层公务员韩潇在外出旅游时,通过手机交友软件结识当地一“网友”。此后,韩潇经常在网上向对方分享生活,并不时抱怨工资太低。
对方随即向韩潇介绍自己的堂哥“陈逸”,称其能够提供赚取外快的机会。
“陈逸”添加韩潇为微信好友后,要求韩潇提供当地敏感信息,并承诺支付报酬。韩潇应允后,“陈逸”进一步以金钱为诱惑,指挥其搜集党政机关涉密文件。
为了确保“安全”,对方更是对韩潇进行了间谍培训,派专人向韩潇提供经费及手机、SIM卡等通联工具。韩潇在明知对方系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的情况下,为获取高额报酬,仍铤而走险继续搜集提供涉密文件。
案发后,人民法院审理查明,韩潇先后向对方提供涉密文件资料19份,其中被鉴定为情报的资料5份,累计收取间谍经费12万余元。2019年3月,韩潇因犯间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6个月,剥夺政治权利4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5万元。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再“精心”的策划和伪装,也无法掩盖危害国家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本质。国家安全机关提醒,任何利用网络窃取国家秘密、制造传播谣言、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都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仔细甄别合作还是窃密
如今,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及反华敌对势力危害我国安全的行为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安全领域。一些组织和人员,打着境外非政府组织、调查咨询公司、高科技公司等旗号,从经济、生物、科技等领域入手,妄图在我国人权、产业链、供应链等领域“做文章”,给我国安全造成危害。
李某在广东深圳经营一家主要为境外公司提供供应链风险审核服务的咨询公司。几年前,李某的公司与境外一非政府组织开展了合作。
随着合作推进,李某发现,这个非政府组织对中国企业的审核标准越来越细,特别是针对涉疆内容提出了新的审核要求。
尽管李某已发觉该境外非政府组织在积极搜集所谓新疆“人权问题”的信息,但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他们仍承接执行了相关调查项目。最终,李某被广东省国家安全机关依法予以处罚,其公司被责令实施整改。
当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叠加交织,一些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更加隐蔽,企业和个人稍不注意就会被利用。这就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切实增强国家安全意识,警惕危害国家安全行为,一旦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可疑情况,及时拨打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12339进行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