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中产阶级家庭里,有温柔爱家的妻子,有一双可爱的儿女,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在所有人的眼里,这都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生活。直到有一天,沉默寡言的他毫无征兆地留下一封信,从此消失在茫茫人海。他决绝地抛妻弃子,与原来的生活一刀两断,他要画画,强烈的创作欲望控制着他。他的出逃,是在寻找回家的路,他就是《月亮和六便士》中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
每个人都有梦想、欲望、热情和爱,蛰伏在内心深处。它们或佛或魔,佛魔之间住着一个叫做良知的心灵卫兵。它把守着社会赖以存续的规则,它是驻扎在每个人心里的警察,监督本能的欲望不要为非作歹。在世人眼里,服从“卫兵”的管理,遵守规则,可以享受世间的快乐。四十岁之前的斯特里克兰,乖乖遵守着心灵“警察”的看管,至少他外在的表现是乖顺的。时光流逝,随着岁月增长的还有膨胀起来的欲望之魔,他要表达自己的内心,这种狂热成了一头野兽,在他的身体里横冲直撞。他的身体再也束缚不住它们,只能举手投降,表示臣服,风平浪静的生活现状再也伪装不下。为了满足创作的欲望,为了寻找不知在何处的、能安放他心灵的家园,他什么都不在乎了。不在乎别人骂他自私、背叛、暴躁、恩将仇报,也不在乎别人的认可或夸赞。创作欲望使他完全物我两忘,穷困潦倒时一个星期都吃不到食物,瘦得皮包骨头,但他精神非常自在惬意。他照料自己的身体,只为了让身体满足内心的创作欲望,为了寻找他的精神家园。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斯特里克兰终于找到了他的伊甸园——塔希提。
斯特里克兰是勇敢而纯粹的,为了理想不惧一切,彻底做了自己,即使他已经四十岁了,即使不知道未来会如何。他活得坦诚、纯粹,因此真正“活过”。马尔克斯说:“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斯特里克兰追求梦想的每一天,都是他真正活过的日子。
在小说中,斯特里克兰是一个冲破规则的“野兽和魔鬼”,却成为了现实中每一个挣扎在怯懦人群中的“英雄和天使”!
很多人不能理解斯特罗夫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帮助斯特里克兰。当初,斯特里克兰生病差一点死在发霉的小旅馆里,好心的斯特罗夫救了他。斯特里克兰不仅不感激他,还对斯特罗夫百般嘲笑、挖苦,与他的妻子暗通款曲,最后导致斯特罗夫夫人为此自杀。即使这样,斯特罗夫还是放不下斯特里克兰,照顾他,帮助他。为什么?
那是因为斯特罗夫讨厌自己,崇拜斯特里克兰,崇拜他活成了自己理想的模样。他多么想成为斯特里克兰那样的人:放诞、不羁、霸道、自私、坦诚,是艺术天才;活得自在、纯粹、无我,从不左顾右盼!而他永远成不了斯特里克兰,他蠢笨平庸、懦弱胆小,他为了得到别人的喜欢,到处讨好,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做着虚张声势的事……因此,他珍爱斯特里克兰。斯特里克兰是他的朗朗明月,是他内心的澄明。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月亮”。斯特里克兰的“月亮”是艺术梦想,是寻求心灵归属之地,是找到真实自我;斯特罗夫的“月亮”是成为坦荡的天才艺术家;斯特罗夫太太的“月亮”是一场荡气回肠的爱情;布鲁诺船长的“月亮”是用自己的双手把与世隔绝的荒岛建设成一个美丽温馨的家园;而对于亚伯拉罕医生来说,他的“月亮”是找到一个能盛放躁动不安的内心的故乡,为此他放弃了令人觊觎的位置,放弃了光明的前途,放弃了名誉、才华、财富,过着最简单、朴素的平凡生活。别人认为他疯了,可他说:“难道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让你感到舒服的环境里,让你的内心得到安宁是糟践自己吗?难道成为年入上万英镑的外科医生、娶得如花美眷就算是成功吗?”
这是拷问人为什么而活着,人的追求不同,当有不同的答案。
也有的人会把怨恨、伪善、阴暗的执念进行到底。斯特里克兰太太一边对丈夫怀恨在心,一边又虚伪地声称对丈夫爱从未减少。她宁愿自己一辈子生活在怨恨里,也不愿意和斯特里克兰离婚,理由是:“我为什么让他自由呢?”
“世界到处都是古怪的人,他们做着古怪的事情;也许他们知道,人并不能做他想做的自己,而只能做他不得不做的自己。”这套理论,斯特里克兰太太做了最好的实践。她做了“她不得不做的自己”,不过是得到现实生活里的“六便士”而已。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轮“月亮”,可是,它如此高远难寻,还是贪恋尘世更踏实和稳妥。于是,世间人大多活成了“斯特罗夫”:讨好、妥协、忍耐、懦弱,当然,也有不少人活成了阴影里的“斯特里克兰太太”。
如果没有壮士断腕的勇气,不敢直视燃烧的热情,就不敢活出真实的自己。只能背对白月光,数着握在手心里的“六便士”假装着拥有一切的快乐和满足。只是在夜阑人静的不经意间,那句“不疯魔,不成活”的台词,会撞击着懦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