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甜 报道
本报讯 去年以来,全市科协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积极沉下身子走入车间、投身乡村振兴建设,以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保障,服务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以科技创新最强音“奏响”了高质量发展“主旋律”。
为全面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我市制定下发了相关实施方案,明确了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实施科普示范阵地建设,争取各级项目资金180余万元,新建科普示范村34个、科普示范社区1个、科普广场(公园)8个,龙阳镇祥龙马铃薯协会、滕州市眼健康科普馆等5家单位被评为山东省科普示范工程示范项目。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全力推进校园科技馆建设,市实验小学文化路校区等6所学校被命名为枣庄市校园科技馆,东沙河街道中心小学被中国科协评为“科创逐梦”助力“双减”科普行动试点单位,枣庄科技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科普工作室被省科协命名为山东省科普专家工作室。积极开展科普教育基地申报工作,滕州市市民健康生活馆等5处场馆被评为枣庄市科普教育基地,滕州博物馆被评为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广泛开展科技进校园、科普进社区等科普活动,全市各级科协组织累计开展各类科普活动200余场次。
我市广泛引进科技创新人才,并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技发明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全市经济转型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积极为山东有荣机床有限公司等5家协同创新基地对接有关学会,引入专家团队资源,精准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助力创新要素集聚。聚焦企业需求导向,充分利用“科创中国”平台,指导山东中科蓝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北理工鲁南研究院新材料有限公司等10家公司注册平台,有力推动优势技术项目转移和成果转化,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完善科技工作者服务机制,以“搭建平台+指导支持”为主要措施,推动科技工作者所能与企业发展所需精准对接,助推企业创新驱动发展。
我市集中资源,强化协作,全力打造“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工作品牌,提升科技工作者服务水平。聚焦助推科技成果转化,持续开展科技专家服务企业技术创新行动,加强与科研院所联系,推介科研项目,助力科研成果转化落地。聚焦厚植科普文化土壤,着力做大做强科普之“翼”。聚焦提升建言献策质效,着力打造新型科技智库。广泛吸纳学会、高校、企事业单位优秀专家、科技特派员加入市科协科技人才智库,推进科技智库人才队伍建设。组织老科技工作者精心做好调查研究,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前瞻性、综合性课题研究和决策论证,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