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新雨 吕景朋 报道
本报讯 夏雨初歇,风清气朗。近日,笔者走进滕州市界河镇北闫楼村,只见村委会东边的一处小巷里,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在新刷的墙面上专注描绘着。这是继“梧桐树下”之后,界河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载体,在北闫楼村精心打造的“美德信用”主题宣教阵地,也是该镇全力推进美德信用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界河镇坚持把美德信用建设作为践行主流价值、培育文明新风的重要抓手,围绕带、全、统“三字真言”,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示范引领,突出一个“带”字。该镇综合辖区各村基础条件,在东曹西村率先进行美德信用示范试点。依托村内“圆梦广场”打造美德信用宣教阵地1处,整合山东省级文保单位孟氏旧居资源,打造“家风家训馆”1处,新建老年“幸福食堂”1处,完成志愿服务站积分兑换场景提档升级。先后组织美德信用集中宣讲4次,发起活动13次,兑换“有德有得”积分110余人次,为后续全面推广提供了范本依据。
同步推进,突出一个“全”字。该镇构建“1+64+x”美德信用全频段推进体系,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载体,1个镇级和64个村级志愿服务站同步设置美德信用积分管理兑换场景,同时拓展幸福食堂、主题广场、家庭站等x个终端载体,保障各项机制落地实施。将慈善捐赠、模范评选等活动纳入美德信用建设体系,推动形成“捐赠-积分-奖评”正向激励循环,为美德信用建设募集必要的物资保障。
完善机制,突出一个“统”字。该镇根据各村不同经济基础,合理规划积分管理兑换梯度,在“有德有得”的“得”上最大限度激发群众自发参与美德信用建设的积极性。拓展美德信用积分流通渠道和应用场景,利用志愿服务、“满意界河”大走访等有利时机,集中开展“榴花分”信用体系注册推广,营造了“守信者处处受益”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