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沛 报道
本报讯 近年来,我市严格落实省市精神卫生管理和社会心理服务能力体系建设工作要求,全力打造“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保障有力”的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和社会心理服务模式,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能力逐渐提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治疗和管理不断规范,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
我市积极探索医教联合新模式,通过大型团体心理辅导、青春健康成长营、发放心理测评量表等形式,开展学生心理筛查、心理健康教育宣讲和心理咨询服务。部分医疗机构联合学校制定《医校合作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方案》,签订《云端心理测评系统保密协议》,为学生提供免费的心理支持。成立全国卫健系统首家青少年心理服务社会团体(滕州市双飞燕青春健康教育协会),通过电话咨询、校园宣教、心理讲座等方式,为全市青少年提供正确心理生理健康知识。
为缓解中高考学生心理压力,我市精神卫生中心在前期开设心理服务热线的基础上,增开中高考夜间服务热线,服务于广大考生。由市精神卫生中心开设心理专科,市中心人民医院设立心理科门诊,市中医医院建设高规格市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并联合市教体局挂牌成立滕州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市妇幼保健院在儿童认知心理门诊和妇女心理咨询门诊的基础上设立心理卫生科。
我市按照“应治尽治、应管尽管、应收尽收”的要求,注重细节规范,从院、镇、村三级加大筛查面,确保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将工作重点放到社区和基层,加强患者家庭护理及监管指导,规范管理随访质量,切实发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作用,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紧紧围绕省市关于精神卫生和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的工作要求,充分调动卫生健康系统积极性,统筹发展规划,不断强化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护佑市民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