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华
我生在前明村,长在前明村。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村里的叔伯长辈都给予过我关爱,我在爱的环境中长大,我一直想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近年来,村里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这些孩子在心理、学习、行为等方面普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为了给他们营造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我主动将自家小院腾出来,申请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站”,构建留守儿童学习和活动的乐园。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下,家庭站现有课桌凳40余套,图书1800余册,液晶电视、空调和学习用品一应俱全。
每逢节假日,我积极联系爱心志愿服务团队和志愿者,开展课堂式、自由活动式、情景嵌入式“美德微课堂”,依托家庭站先后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非遗文化进家庭 文明实践润童心”“为爱导航——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等“为小”志愿服务活动50余场。“家庭站”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了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一样蓝天下,一样温暖家。在家庭站,我结识了7岁的留守儿童小力。家庭突遭变故后,小力难以接受悲痛的现实,开始沉闷和闭锁自己。经过志愿者的多次心理疏导,他开始正面现实,失声痛哭释放出压抑在内心深处的创伤。慢慢地,小力开始爱说话了,脸上重现笑容,性格也变得开朗了,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还结交了很多新朋友。我的点滴付出不仅温暖了孩子们的心,同时也带动了越来越多的身边人加入到看护留守儿童的志愿服务队伍中。
日行一善,善行一生,九年公益行,只为用爱为留守困境儿童照亮前行的路。2013年9月,我刚接手一个新班级,班里的婷婷是个孤儿,跟着年迈的外婆一起生活。她行为习惯差,经常拿别人的东西,有一次,她把琦琦买校服的钱拿去了。我正要批评她,她却哭着说:“老师,我也想穿校服,可姥姥没有钱。”我的心猛地一颤,心疼地说:“孩子,你想要校服没有错,但拿别人的钱是不对的,校服我给你买。”还没等我的话说完,她已泪流满面,然后猛地抬起头坚定地说:“老师,您放心,我长大了一定挣钱还您。”“好孩子,老师不用你还,只要你好好读书,好好生活,就是对老师最好的回报。”从那以后,只要她取得点滴进步,我都表扬和鼓励她。她再也没拿过别人的钱物。为了给予像婷婷一样的困境儿童更多关爱,2014年我申请加入了滕州市志愿者协会,“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从此在我心田扎下了根。
我充分发挥自己担任市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的优势,九年间先后六十余次联系爱心团队和个人对困境学生开展“爱心帮扶”,共募集爱心助学金和物资达15万余元,我本人也先后捐献5万余元,资助过50余名困境学生。特别是在“点亮心灯,与爱同行”等心理关爱帮扶活动中,大家给予孩子们的不仅是物质帮助,更是心灵抚慰,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在付出爱心的同时,我也收获着快乐和感动。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作为新时代的乡村青年教师和志愿者,让我们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积极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勇做眼里有光、心中有爱、脚下有远方,前进有力量的新时代志愿者。让我们一起用爱点亮孩子们的心灯,为他们的未来保驾护航!
杜华(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