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雅加达10月17日电 在印度尼西亚中加里曼丹省卡普阿斯县,棕榈种植园工人一大早已经开始用特制的长手柄铲刀采摘成熟的果实。随后,工人将这些红得油亮的棕榈果装上货车,送往附近榨油工厂加工。
这里是中国企业聚龙集团于2006年在印尼开始投资建设的第一个棕榈种植园。经过10多年耕耘,第一种植园占地规模已发展到1.2万公顷。
“每到发薪日,村里农贸市场总会比往常热闹些。”曼多迈村村长赫尔基·罗米告诉记者,村里不仅有100多人在种植园工作,还与聚龙有超过27公顷的合作种植区,靠着“分红”,村里建了新的桥、路和建筑。
罗米所说的“合作种植”指的是村里出地,由企业负责种植与管理,成熟棕榈果被收购后,企业收取5%管理费,剩下的收入都归村里所有,可用于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和健康相关设施的建设。
“2022年,村里一共分到超过5.82亿印尼盾(约合27万元人民币)。”罗米说,有了这个种植园,村财政宽裕多了,村民生活得到了改善。
仅在第一种植园,这样的合作种植区就有约2200公顷。目前,聚龙集团在加里曼丹岛和苏门答腊岛等地已种植棕榈近6万公顷,与55个村庄进行合作种植。
2013年,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际,聚龙集团开始在印尼大力推进聚龙农业产业合作区项目建设。2016年8月,合作区正式获批为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现在,聚龙集团在印尼已建设了11个棕榈种植园、4座棕榈油压榨厂、2座棕仁压榨厂等设施。
“中国农业企业走出去,与此前不熟悉的土地、农民、环境都要打好交道。其中,取得当地人的尊重与支持,是决定种植园持续良性发展的关键因素。”聚龙集团印尼区副总裁张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