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秋凉闲读书,雅致与诗意并存;秋夜闲读书,风骨与收获同在!晚来秋凉闲读书,有趣之外,更添美妙!
晚来秋凉闲读书,胜在给人启示。一场秋雨带来了一室秋凉,带走了夏日焦灼的心情,也带来了秋夜读书的闲适。闲翻《世说新语》,看东晋高僧支道林,得到朋友赠送的一对小鹤。小鹤翅膀长成后想飞走,支道林不想看到心爱的宠物离自己而去,就剪断了小鹤的翅膀。小鹤高举翅膀却飞不起来,满眼懊丧。支道林很愧疚,也开始自责:“鹤有直冲云霄的本领,怎么能把它们做玩物呢!”于是,细心养到小鹤翅膀长好后,放手让它们飞走了。
穿越书本,支道林和鹤的故事,警示着当下的我们:因为爱孩子而养孩子,因为养孩子而过度保护孩子,我们是不是也曾经打着爱的名义,剪断了孩子的翅膀?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让孩子像鹤一样直冲云霄、释放天性?
晚来秋凉闲读书,胜在给人向往。阵阵秋虫在窗外奏响的乐曲,唱响了声乐盛宴,也翻开了秋夜读书的序章。闲读《红楼》,看大观园里姐妹们的秋日乐事:吃螃蟹、咏菊花、写菊花诗,从忆菊、访菊、种菊、对菊、供菊、咏菊、画菊、问菊……诗兴大发的姐妹们作了12首咏菊诗,黛玉的《咏菊》一举夺魁,被公认是作得最好的。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黛玉行云流水的字句,让菊的高洁穿越古今映照着我们,秋日的妙景妙事也感染着我们。秋日是行云流水地作诗,还是伤春悲秋的寂寥,其实和季节本身关系不大,和自己的心态关系更大。
晚来秋凉闲读书,胜在意境幽远。一缕秋风送来了桂花的幽幽清香,唤醒了沉睡的嗅觉,也唤醒了秋夜读诗的趣味。闲看《老树诗画》,“一身所在总有限,此生了却亦无痕。但有一屋书相伴,见到古今中外人。”一个民国时期的长衫先生,坐在桌前,身后是满墙的书,一种坐拥天下的豪迈呼之欲出!与画面相配的看似肆意调侃的打油诗,在文字和画面里混搭,在现实和理想中穿越,给人别样的感受。
读老树传统的古典山水为背景的诗,能让人体会到一种自由而又随性的人生态度。嬉笑怒骂的背后是对人生的思考,简单几句诗却表达了我们没有表达出来的心情,自由肆意的文字最能直击人心。其实,中年以后,我们已经渐渐明白,人生不过就这么一回事儿,敢于活出自己就是成功。
晚来秋凉闲读书,闲书、闲人、闲心,苏轼的“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涌上心头,原来与书相伴、夜读闲书的我们,也是活在画中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