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内储说上》载,县令庞敬派遣“市者”(集市管理人员)去市场,同时又让人把分管集市的“公大夫”(具有七等爵位的官员)召回来。公大夫站在那里,但庞敬却没有跟他说什么话,过了一会儿便挥手让他走了。市者以为县令对自己起了疑心,和公大夫有交待,因此再也不敢作奸犯科。
周国君主故意说丢了玉簪,让部属去找,三天没能找到。周国君主又派人寻找,结果在自己的房子中找到了。周国君主说:“我的官员干事都不得力。找根玉簪,三天没有找到;我派人寻找,不到一天就找回来了。”属下都感到畏惧,认为君主神明。
卫嗣公曾经派人装扮成客商尝试通过集市上的关口,管理关口的官员刁难他,他就用金钱贿赂这名官员,这才得以放行过关。事后,卫嗣公对把这名官员召来,说:“某个时候有个客商经过你的地方,用金钱贿赂你,你才放他走的。”官员听后非常十分恐惧,都以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
明代于成做县令时,手下有一听差叫江财。一次,办理一件豪绅侵占贫民土地的案子。豪绅为了胜诉,多次私下请江财喝酒。于成知道后,对江财说:“听说你现在经常喝酒,酒多伤身,还是适可而止吧!”江财听出弦外之音,再也不敢替豪强说话。
古代官吏管理下属,多行权谋之策,驭下拿捏而非正向激励,或设置内卷,或贬下立己,或钓鱼执法,或旁敲侧击,意在察掌下属之把柄,挟短以规正,虽有诟病之处却见仁见智,予人以审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