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笔谈》,北宋文学大家沈括的笔记体著作。翻阅这部古典醒世文学之作,书里书外恰似飘悠着一缕缕古今链接,有的恰似“古往事,而今时绎”,字里行间存有着活生生的“情景再现”。读到书中“郭进宴请”的故事,真为古圣先贤之“先见之明”而折服于心。
郭进者,何许人也?书中如此记述他:非常有才能和智谋,曾经戎马倥偬,一生屡建战功,他仕途官至刑州的刺史。一次,郭进在城北建造自家的宅院。完工后,郭进邀请族人和宾客,宴请庆祝,连土木工匠也被邀请赴宴。郭进在东厢房设置众位工匠的席位,在西厢房则设置他儿子们的座席。
席间,正是大伙儿觥筹交错之时,有人目睹了郭进如此的座次安排,心生不解,疑惑地探问:“将军,您的诸位儿子们怎能和工匠一样,被安排在厢房,且是落座西厢之所里?”郭进指着众位工匠说:“此造宅者也,当坐上。”称赞工匠这些人“是建造自家宅子的人”,是有功之人,应当受到尊重。又指着自己的那几个儿子说:“此卖宅者也,固宜坐造宅者下。”说这些儿子“将是会卖掉这宅子的人,本来就应该坐在造宅子人的下首位置。”郭进一语成谶,其死后不久,果不其然宅院被子孙们卖掉了。
“隔代富”“祖上贵”这些是乡间俚语里为那些“富二代、富三代”的形象描述。于是乎,乡间又有俗话“为男,为女,为子孙”沿袭下来成为如今不少人的“财富观”。北宋刺史郭进预测其子们不争气而成为“卖宅者”,令其宅在“进死未几,果为他人所有”,实属是古时今朝活生生的实证之例,郭进确是明智者。几百年之后,清时的林则徐说过一段警醒世人的话:“子孙若如我,留钱干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在林则徐的话里就是:“子孙如果像我一样,那么,我就没必要留钱给他,贤能却拥有过多钱财,会消磨他的斗志;子孙如果是平庸之辈,那么,我也没必要留钱给他,愚钝却拥有过多钱财,会增加他的过失。”
有道是:“屋有千间一张床,琼楼空荡地鼠窝;库存万金一顿粮,满仓谷粟灰土藏。”琐谈于此,该是复读《梦溪笔谈》,温习“郭进宴请”之偶悟哉,更不知能对那些破戒违规“敛财如命”、顶风作案“嗜钱无厌”者以警醒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