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荆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我与《滕州日报》三十年
~~~
~~~
2023年12月20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倾诉乡情的平台

  2006年内退之后有空去滕州古玩城,买了两件便宜的古代陶罐,店主用报纸包了几层。回到家就取开报纸欣赏淘来的宝贝,宝贝尚未露出,“滕州日报”4个毛体红字蹦蹦跳跳跃入我的眼帘,把宝贝推到一边,抚平皱皱巴巴的几张报纸捧读起来,每条题目和每幅图片都带着浓郁的故乡气息钻入鼻孔,使我浑身温热起来。第一次见家乡的报纸就是这感觉。

  年轻时喜欢写写画画,喜欢投稿,调到文物部门之后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文物报》和《大众日报》上发表历史文物、考古发现之类的小稿,如今见到《滕州日报》,乡思、乡情、乡音、乡愁如膨胀的种子只欲尽快撒向《滕州日报》这片热土,试试能否生根、发芽、生长。先写了一篇1969年济宁知青来俺村安家落户的故事邮寄给报社,渠志冰老师来电话说不能用手写稿,用微机发电子稿和微机发送图片,认真校对别有错字。我手写稿件半辈子哪会摆弄这种洋玩意?报社难为我,不写了。儿子取笑道,眼下都用微机,你啥不懂,先打字,再制图,发对方邮箱。说罢,就帮我操作起来。这是我第一次用微机发送稿件,从此记住了《滕州日报》的邮箱和故去的渠志冰老师。

  1956年撤凫山县,家父调到微山,一家人也跟过去了。我对大坞镇袁村有颇深的感情,这里的黄土之下安息着列祖列宗,这里的土地雨水滋养着乡里乡亲,这里的太阳晒熟了一茬一茬的庄稼,这里的原野镌刻着祖祖辈辈走过的艰难困苦的步履,这里的胡同远去了白发老人又走来蹒跚学步的幼儿,这里的新农村建设代替了昔日的苍凉村貌……这么多的素材都能堆积成一篇篇文章,停不下的笔头写老屋写古庙写古碑写祖茔写老路写山水写星辰,千把字、几百字的小文凝聚着我浓重的乡情乡愁,像一排小树在副刊部老师的剪枝修理下茁壮生长于《滕州日报》的热土上。

  每个村委都有《滕州日报》,但村民看不到,17年来,我陆陆续续把刊我小文的报纸扫描放大挂在侄子在村里开的饭店里,第一行是醒目的《滕州日报》报头。乡亲在饭店吃饭时瞅着墙上的报纸和图片引起许多话头、回忆、感慨。《滕州日报》宣传了故乡的历史人文、民俗民风、发展沿革、惠民政策以及游子不忘故土的浓郁情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1版:要闻
   第2版:要闻
   第3版:综合
   第4版:城事
   第5版:天下
   第6版:文体
   第7版:荆泉
   第8版:公益广告
祝愿窗口更明亮
倾诉乡情的平台
与《滕州日报》的几桩往事
滕州日报荆泉7倾诉乡情的平台 2023-12-20 2 2023年12月2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