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压力的增加,脑血管疾病逐渐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更高,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因此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情绪焦虑,主动预防很重要。
冬季脑血管疾病高发
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脑部血管发生异常变化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生活中所讲的“脑血管意外”“卒中”和“中风”都属于脑血管疾病,严重时会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为什么冬季是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重症监护室医生宋合保说,人体被寒冷刺激以后,会导致血管收缩,血流速度变慢,进而脑负荷加重,就容易诱发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脑血管疾病具有突发性,有脑血管疾病征兆或有脑血管疾病病史的人尤其要注意,身边应该常备药物。
脑血管病根据不同的疾病症状表现也不同,主要症状包括偏侧肢体无力、偏身麻木、言语不流利、突发头痛、突发眩晕、神志不清等,好发于中老年人。宋合保说:“以前脑血管患者多为老年人,但近年来国内出现多例年轻人患有脑血管疾病的案例,而且均有长期熬夜加班的经历。治疗方式受很多因素影响,有年龄、脑功能、治疗时间延误、治疗的方式等。”
患者及时就医很重要
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一旦发生了脑血管疾病,很多情况的治疗黄金期就在发作之后的短短数小时之内。宋合保提醒人们,如果有出现疑似中风的征兆,包括突发一侧肢体无力、反应迟钝、失去平衡、视力模糊、吞咽困难、言语困难等,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或前往医院进行诊治。定期进行体检是预防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体检可以帮助大家及时了解身体状况,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特别是对于已经存在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人群来说,定期监测指标变化非常重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在低温天气,老年人尤其是患有慢性基础病、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不宜长时间外出,如要外出应选择一天中较暖的时间段,避开早晚温度较低的时段,并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头部、胸腹部,老年人确需外出时必须有人陪伴。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预防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合理饮食是其中关键的一环,人们应该选择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等。需要提醒的是,冬季气温偏低,人们往往喜欢选择高热量的食物来增加体能,如高油脂、高盐分和高胆固醇的食物。长期摄入这些高热量食物会导致血液中脂肪含量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进而引发脑血管疾病。
冬季天气寒冷,人们容易情绪低落、压力增加,这些负面情绪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人们需要学会放松自己,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与亲友交流、进行适当的休闲活动等方式来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总之,冬季注意脑血管疾病对于维护个人健康至关重要。通过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良好的生活习惯、关注心理健康以及定期体检等方式,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脑血管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