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铮 报道
本报讯 1月30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滕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滕州市实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有关情况,出席会议的有关单位负责人分别围绕“提高教育保障能力”“实施生命早期1000天健康保障工程”“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工作”回答了媒体记者提问。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为加快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切实保障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积极打造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滕州样本”“滕州经验”,我市不断完善顶层设计,研究出台了《滕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立足需求、紧贴实际,着眼长远、精细精准,具有很强的政策性、专业性和实操性,更有助于我市各级各部门凝聚力量、统一目标、共同发力。
《方案》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围绕社会政策友好,进一步完善儿童政策措施。打造“一米高度看滕州”系列空间,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融入儿童友好理念。推进“儿童治理”理念融入城市、社区、家庭,发动全社会力量共同致力儿童发展,将更多符合条件的儿童保护和服务事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面向城乡社区、家庭和学校提供服务。二是围绕公共服务友好,进一步优化儿童服务体系。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善城善教 学在滕州”品牌,聚焦乡村留守、孤困、残疾等特殊学生群体,实施精准控辍保学。开展儿童友好学校创建工作,实施生命早期1000天健康保障工程,提高儿童医疗保障水平。三是围绕权利保障友好,进一步加强儿童权利保障。加大对困难家庭的重病、残疾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和专项救助力度。开展“助残康复”工程,重点抓好0至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工作。持续开展留守、流动儿童关爱行动,试点推广“凫山快乐成长营”假期托管经验,最大限度扩展“儿童假期快乐成长营”建设覆盖面。持续开展“暖冬行动”“希望小屋”“爱心妈妈”“关爱希望、助学圆梦”等留守儿童、困难青少年关爱帮扶工作。四是围绕成长空间友好,进一步拓展儿童成长空间。推进城市公共空间适儿化改造,加强车站、政务大厅、医院、体育场馆、旅游景区、大型商场等公共场所母婴设施建设。改善儿童安全出行体验,大力推进儿童友好出行系统建设,优化校园周边步行线路规划和人行设施,加强标识导引等方面建设。在社区普建幼儿园、儿童之家等公共空间,配置满足儿童日常需求的服务设施、游乐场地和步行路径。五是围绕发展环境友好,进一步改善儿童发展环境。以“滕爱有家”工作品牌为指引,深入实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常态化开展寻找“最美家庭”及“文明家庭”“五好家庭”“绿色家庭”“书香家庭”等各类优秀家庭创建活动。创新家庭教育新途径,开展家校社共育联盟活动。持续净化网络环境,开展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行动,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全面落实校园安全责任制,深化“护校安园”专项行动。强化儿童用品质量安全监管,依法查处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开展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及时受理、依法查处儿童失踪案事件,严厉打击拐卖儿童等违法犯罪行为。全方位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儿童安全意识,增强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和保护能力。
儿童友好是城市文明之所在。近年来,我市积极践行儿童优先原则,以实施儿童发展“十四五”规划为引领,把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作为执政为民的一项重要任务,党政同责、部门联动、试点先行,儿童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儿童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儿童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我市成功入选第二批山东省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培育名单。下一步,我市将锚定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目标,在全市范围内打造一批儿童友好示范点,全力唱响“善城善育 童享滕州”儿童友好品牌,努力把滕州打造成为更有爱、更有温度的儿童友好城市。